第六百七十章:嬴政的彷徨,提前回家的决定_秦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章:嬴政的彷徨,提前回家的决定

第(1/3)页

秦国咸阳。

  嬴政跪坐在木桌后,看着一卷卷从楚地送来的竹简,与意料之中的一样,比起曾经韩地多年动荡不安,随着疆域辽阔的楚国灭亡,在楚地,无数大小势力,依旧在暗地中对抗着秦国。

  不过一月,从一开始秦吏到任楚地后,被当地势力杀死的情况,数不过来,如今楚地绝大部分地方,秦吏被杀死的事情,已经少之又少。

  是当地局势已经趋于平静?还是那些势力都已经消失?

  可秦国朝堂,在这一个月内,根本没有颁布过任何治理当地的诏令!

  嬴政放下竹简,眼中浮现一抹担忧,看着安静的书房,脑海里不由得浮现白衍当初说过的那些话。

  攻灭楚国易,治理楚地难。

  “王上,此乃黔中郡守景祜呈送竹简!”

  蒙毅穿着秦国官服,拿着一卷竹简,呈交到嬴政面前。

  嬴政闻言接过竹简打开看起来,随后眉头微皱。

  “蒙毅,汝以为,秦得天下,当行分封,或以郡县?”

  嬴政问道。

  看着黔中郡守景祜在竹简内,言明楚地的隐患,以及当地势力横行,官员与秦吏害怕当地势力,很多事情视作不见,秦国很多命令,以及秦律都无法普及,更令人害怕的是,就连税收,也是当地势力说了算。

  不管是田税还是人口税,当地势力都会在秦国的税收基础上,多收好几成,甚至好几倍,这就导致当地百姓的税收,已经让战后的楚地百姓,无法承担,甚至远比楚国在时,更为无力,甚至是绝望。

  而由于当地官员与秦吏的不作为,就导致当地的百姓,把所有怨恨都怪罪在秦国朝堂,憎恨秦国。

  这就导致当地即便是郡级的官员亲自带人去调查时,当地所有楚地的百姓,都向着那些势力,为那些势力隐瞒,就连当地的官员与秦吏也是如此,害怕降罪,或者被当地势力报复,故而与那些势力同流合污。

  而得到横征赋税后的钱财,掌控当地官吏,楚地隐藏的势力,不断在壮大,在这短短一段时间内,其势,已经在当地根深蒂固,甚至远超那些迁徙齐国的旧族。

  “回王上,毅以为,当行分封!行周制,封分宗室,由宗室亲自领兵抵达各地,天下方能安定!若是郡县,各地皆有贼患!”

  蒙毅看着嬴政,想了想,轻声低头说道。

  在蒙毅眼里,纵观如今天下局势,若只有秦国一个朝堂,由咸阳这一个地方管理天下,管理曾经韩、赵、魏、楚、燕等地的所有事情,实在太过艰难。

  毕竟当初是多个朝堂,方才能管理住的疆域,如今全部由秦国独自统辖,这也太令人难以置信。

  至少蒙毅无法想象,天下只有一个朝堂管理,便能有条不紊的场景。

  更何况,蒙毅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嬴政,有些话不敢说,例如,当初周武王得尽天下人心,都做不到统领天下疆域,故而分封给各大诸侯统领,由诸侯为周朝统领,而眼下,秦国得到的疆域,要远比周武王时期要大得多,并且更重要的是,如今秦国,可没有周朝建立时那般,得到天下的认同。

  书房内。

  嬴政听着蒙毅的话,面色并没有太多惊讶,只是沉默下来,再次看向竹简。

  分封!

  短短两个字背后,有太多太多的牵连,秦国与其他诸侯国不同,作为军功世家最多的国家,嬴政清楚,一旦选择分封,那么除去赢氏宗亲外,军功氏族也定然要在其中,就如同周朝之时。

  想到这里,嬴政已经意识到,在这景祜竹简之内,不仅仅是景祜借楚地一事,提及分封一事,背后更是有楚系、宗亲、军功士族在其中。

  “整个秦国朝堂,是否所有人,都是在盼着分封?”

  嬴政心中想道。

  两息后,把竹简放置在一旁,楚地那里的事情嬴政已经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那些势力,而在秦国朝堂背后,那些都在等着分封之人,想要彻底解决楚地的动乱,前提定是先决定,是分封还是郡县。

  “蒙毅,去告知常奉与少府,若是齐国传来消息,齐王愿意归降,寡人便要带着秦国的文武百官,立即动身,前往泰山封禅!”

  嬴政转头对着蒙毅嘱咐道。

  齐国归降,嬴政必须要前往泰山一趟,不仅仅是因为祭祀封禅,昭告天下,歌颂秦国功德,也是想要把这个问题,带去稷下学宫,也把朝中的文武大臣,带离咸阳。

  对朝中那些老将军,军功显赫的武将,嬴政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些人的威望、能力、人脉,毕竟一路走来,都是那些人辅佐嬴政。

  故而,当得知不少老将军、武将都参与此事,嬴政便不打算在关中决定此事。

  虽说齐地远离咸阳王宫,更远离秦人,在最遥远的东边,可在那里,会让嬴政少很多压力,很多麻烦,很多事端。

  至于在齐地会不会有危险……

  嬴政相信赵高统领的中车府卫!更何况,在临淄,比起秦国那些统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