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一人挡群臣_大奉打更人卖报小郎君最新章节列表免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 一人挡群臣

第(2/3)页



  这是怎么回事?!

  殿内诸公难掩愕然之色,曹国公调转阵营了?那他此前推波助澜的意义何在..........

  突然,诸公们悚然一惊,看向了魏渊。

  是什么时候,魏渊什么时候说服的曹国公,许诺了什么利益?

  就在诸公们纷纷猜测的时候,魏渊回过神,颇为意外的看一眼曹国公。

  魏渊似乎极为诧异,他也不知情吗..........这个细节落入众人眼里,让大臣们愈发不解。

  一时间,朝堂局势忽然诡谲起来。

  众臣陷入了沉默,没有立刻跳出来反驳,选择了旁观局势发展。

  兵部侍郎却无法保持沉默,跨前三步,沉声道:

  “陛下,曹国公此言诛心。试想,若是因为许新年是云鹿书院学子,便从轻处置,国子监学会作何感想?天下读书人作何感想?

  “当年文祖皇帝设立国子监,将云鹿书院的读书人扫出朝堂,为的什么?便是因为云鹿书院的读书人目无君上,以文乱法。

  “程亚圣在云鹿书院立碑刻文:仗义死节报君恩,流芳百世万古名。就是要告诉后世之人,如何忠君爱国。

  “诸位难道要让当年文祖皇帝的无奈重演吗?”

  元景帝瞬间眯起了眼,不复淡泊气态,切换成了手握大权的君王。

  厉害!

  孙尚书和大理寺卿嘴角微挑,这招偷换概念用的妙极,宛如在朝堂上划了一道线,一边是国子监出身的读书人,一边是云鹿书院。

  道统之争,如何抉择?

  再有文官要为许新年说话,就得考虑自身的立场,考虑会不会因为不但的言论,让自己背离朝堂,背离众臣。

  左都御史袁雄险些要抚须大笑,如此一来,魏渊就不得不下场,因为有些话,读书人不好说。但他这个阉党领袖可以,因为他不是科举出身的读书人。

  魏渊下场的话,王首辅会作何表态呢?其余旁观中立的文官也会作何反应?

  把魏渊拖下水,再携大势击败他,让他妥协,退让出都察院的掌控,这是左都御史近期的重要谋划。

  “哼!”

  这时,一道饱含滔天怒火的冷哼声,在殿内响起。

  众人循声侧头,竟是一直以来的小透明誉王,这位穿暗黄盘龙服的亲王跨步而出,脸色铁青,他的两鬓霜白,眼角鱼尾纹深刻,显得无比苍老。

  见到他出列,方才还感慨激昂的兵部侍郎秦元道,心里徒然一沉。

  “往前推两百年,本王从未听说过云鹿书院的读书人,有做出暗害郡主之事。这就是你们国子监读书人所谓的忠君爱国?”

  誉王大声喝骂:“虚伪!”

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以领红包和点币,先到先得!

  而后,他朝向元景帝,作揖道:“陛下,科举舞弊案真相如何,臣弟并不在乎。臣弟只是觉得,刑部众官尸位素餐,昏聩无能。

  “他们若是会办案,我可怜的平阳又怎会喊冤而死,若非打更人银锣许七安彻查此案,恐怕今日依然不能沉冤得雪。

  “科举舞弊案事关重大,希望陛下能重审此案,由三司会审联合打更人一同审理。”

  元景帝皱了皱眉,踌躇不语。

  誉王立刻大哭:“陛下,我那可怜的平阳.......”

  无耻!

  孙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兵部侍郎等人脸色大变,平阳郡主案是文官和元景帝之间的一根刺。

  兵部侍郎告诉元景帝,云鹿书院的读书人无法驾驭。而现在,誉王则在告诉元景帝,国子监的读书人同样有谋害宗室之心,且会付诸行动。

  魏渊心里暗笑,那小子能求誉王相助,在他预料之中,但曹国公为何临阵倒戈,他心里有大致的猜测,不过现在无法验证。

  许宁宴虽不擅长党争,但悟性极高,看待局势一针见血。

  这时,曹国公和其余勋贵纷纷附和,隐隐与文官形成对抗之势。

  王首辅冷眼旁观,内心却颇为诧异,眼下勋贵与文臣对抗的局面是他都没有想到的。

  曹国公和誉王不是一路人,而这两者与魏渊也不是一路人,但双方联手确实不争的事实。

  是谁在幕后操纵着这一切?

  这位幕后操纵之人,清晰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并由此展开策略,寻找能与“敌手”抗衡的势力。

  誉王.......平阳郡主案........是他?!王首辅心里闪过一个猜测,他脸色微微一顿,继而恢复如常。

  形势急转而下,孙尚书等人心头一凛。此案若是重审,打更人衙门也来掺和一脚,那一切谋划将尽数落空。

  最终会形成多方扯皮,僵持的局面。

  许新年虽然因此无法参加殿试,但,谁会在乎一个会元能不能参加殿试?

  身为王党重要骨干的孙尚书,频频给王首辅使眼色。

  老大哥你怎么回事?我们在前头浴血奋战,你在后方半句话不说?

  王首辅察觉到了孙尚书的眼神,眉头微皱,从他的立场,此案谁胜谁负都不关心。一来魏渊没有下场,二来许新年无法代表整个云鹿书院。

  真要看不顺眼,回头找个理由打发到犄角旮旯便是。

  可是,作为王党骨干的孙尚书冲锋陷阵,他此时若是袖手旁观,会寒了人心。党派的弊端便在于此。

  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陛下,臣倒是有个办法,可以迅速了结此案。”王首辅出列作揖,缓缓道:

  “东阁大学士赵庭芳有没有泄题,只需试一试许新年就行。陛下可传唤他入殿,由您亲自出题考校,让他当着诸公的面作诗。

  “那首《行路难》是否他人代笔,一试便知。至于经义策论,殿试在即,许新年是否有真才实学,陛下看过文章后,亲自定夺。

  “若真是个草包,说明泄题是真,舞弊是真,严惩不贷。”

  元景帝盯着王首辅看了片刻,笑道:“此言有理,便依爱卿所言。”

  孙尚书等人面露喜色,王首辅一番话,乍一看是和稀泥,其实偏向很明显。

  由陛下亲自出题,考校诗词,让许新年在殿内作诗。整个大奉,能做到的只有诗魁许七安。

  这关过不了,谈何殿试?

  誉王立刻说道:“陛下,此法过于轻率了,诗词佳作,其实等闲人能信手拈来?”

  张行英立刻附和。

  左都御史袁雄笑道:“考场之上,时间同样有限,这位许会元既能作一首,为何不能做第二首?”

  “誉王此言差矣,许新年能作出传世佳作,说明极擅诗词之道。等他再作一首,两相对比,自然就明明白白。”

  “陛下,此法甚妙。”

  六科给事中率先力挺,其余文官纷纷赞同。

  曹国公袖手旁观,他只答应助许新年从轻发落,并不打算让他脱罪。

  誉王脸色一沉,正要继续劝说,元景帝摆摆手,淡淡道:“朕主意已定,誉王不必再说。”

  ............

  一炷香的时间后,披甲持锐的大内侍卫进入金銮殿,恭声道:“陛下,许新年带到。”

  原本凝滞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朝堂诸公瞬间精神抖擞。

  元景帝颔首,声音威严:“带进来。”

  大内侍卫告退,几分钟后,穿着囚服,五官俊美的春闱会元,许新年到场。

  他缓缓穿过铺设猩红地毯的通道,穿过两边的群臣,来到元景帝面前。

  这,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金銮殿?!

  这里就是朝堂诸公上朝的地方?!

  为什么要把我提到金銮殿.........许新年脑子里闪过一连串的问号,内心激动,手脚竟有些不受控的颤抖。

  他以极低的声音,给自己施加了一个buff:“山崩于前面不改色!”

  刹那间,许二郎内心平静如井水,波澜不惊,眼神清亮,似乎不把两边的诸公放在眼里。

  作揖道:“学生许新年,见过陛下。”

  大内侍卫当即道:“陛下,已验明正身。”

  元景帝审视着皮囊好到无法无天的年轻人,微微颔首,沉声道:

  “朕问你,东阁大学士可有收受贿赂,泄题给你?”

  许新年高呼道:“陛下,学生冤枉。”

  没人理会他的辩白,元景帝淡淡打断:“朕给你一个机会,若想自证清白,便在这金銮殿内赋诗一首,由朕亲自出题,许新年,你可敢?”

  我不敢,我不敢........许新年脸色微微发白。

  他没想到自己被带到金銮殿内,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处境。

  《行路难》是大哥代笔,并非他所作,虽然他有改过两个词,可以拍着胸脯说:这首诗就是我作的。

  可是,要让他再写一首,且是临时作诗,他根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