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又一位熟人(双倍最后一天,求月票!!)_走进不科学新手钓鱼人最新章节列表免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九章 又一位熟人(双倍最后一天,求月票!!)

第(2/3)页

将这些稿件认真收好,从帐篷里又取出了一小碗西瓜放到了徐云面前:

  “韩立同志,辛苦了,来,再吃点西瓜吧。”

  “.......”

  徐云嘴角抽动了两下,抬头对孙俊人问道:

  “孙工,你不会又要我回答啥理论问题吧?”

  “这哪能啊?”

  孙俊人顿时一挺胸,飞快的否认了一句,不过接着便嘿嘿一笑,挠了两下头发:

  “主要是我个人有些理论之外的东西想和你聊聊——不是什么需要推导的数学或者理论问题,不会长脑子的,所以可以边吃边聊嘛.......”

  “.......”

  徐云见状幽幽叹了口气。

  为啥这些大佬都这么套路的呢?

  当初的1850副本的法拉第他们也是,硬生生把自己给套进去了......

  当然了。

  以这个时代的视角来看。

  能在221厂这种地方吃到汁水丰满的西瓜,确实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足够换来很多人情了。

  例如在原本真实的历史中。

  陈能宽院士用两根进口想烟就“收买”了何祚庥院士——友情提示,这位大佬真不叫何作麻......

  当时何祚庥院士为了这两根进口香烟,愣是通宵了四天计算出了轻核模型U3分支的次链峰值。

  要知道。

  海对面为了解决这个数值,前后花了足足三万美刀呢。

  加之徐云此时刚从烧伤中恢复,身体对于西瓜这类水果有着自发的渴求欲。

  因此很快。

  徐云还是决定‘屈服’于孙俊人,干脆利落的一点头:

  “行吧,孙工,您有什么话尽管说便是。”

  “如果我能给出答案,我一定尽力回答您。”

  孙俊人就等着这句话呢。

  闻言立马将小碗朝乔彩虹手里一塞,顺手拉了把椅子就坐到了徐云身边:

  “其实真没啥事儿....就是我个人的好奇心吧,单纯想和你聊聊你对雷达发展的看法。”

  “你这不是拿出了气象多普勒雷达的原理嘛,我就寻思着说不定你对雷达有啥新见解。”

  “韩立同志,你觉得雷达今后还有发展前景吗?”

  听到孙俊人的这个问题。

  徐云顿时眉头一扬。

  巧了。

  原本他还寻思着啥时候和孙俊人提这一嘴呢,没想到孙俊人自己送上了门。

  要知道。

  这种雷达行业的趋势,可不同于此前说过的舰载机雷达那样的单一品类。

  这类‘大势’涉及到的领域很多很多,所以徐云原本就打算找机会和孙俊人提上一嘴来着。

  毕竟这年头国产雷达是真的摸着石头过河,在很长的时间里还停滞了好些年——这里的停滞原因和时代背景没关系,而是兔子们确实走错了路。

  比如被后世军迷疯狂吐槽的火控雷达的液压驱动,具体比较敏感就不多赘述了。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

  从后世的眼光看来。

  雷达的发展时期其实很好划分,并不需要太多的理论基础。

  这三个重要时期分别是:

  诞生和发展初期、

  大发展时期、

  现代雷达时期。

  诞生和发展初期自然就是二战期间。

  这个时期主要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轰炸、空对空火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

  大发展时期则是在二战以后的六七十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后期。

  这个时期出现的新型雷达就很多了。

  例如合成孔径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相控阵雷达等。

  至于现代雷达时期自然就是2023年前后,目前的雷达功能早已超出了“无线电探测和测距”的范畴,逐渐开始进入了城市化情景。

  比如说智慧城市就是一种代表。

  这些趋势阶段性都很鲜明,描述起来并不复杂。

  于是徐云很快组织了一番语言,思索片刻,对孙俊人说道:

  “孙工,在我看来,雷达研发应该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现在的发展远远没有到头。”

  孙俊人眉头一扬,表情并没有太大变化:

  “哦?怎么说?”

  徐云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说道:

  “您应该知道,现有雷达的职能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探测到目标,并给出其在空间的距离和角度位置。”

  “例如目标距离我们114.514公里,角度东北34度等等。”

  “但在我看来,这这种职能远远没有发掘出雷达的实用价值。”

  “我认为一套真正成熟的雷达系统,应该能对测量目标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

  “比如说雷达已经确定所检测到的目标是飞机,则要进一步精细分类以确定其具体型号。”

  “例如是小型或大型喷气机、小型或大型螺旋桨飞机、直升机或导弹等等。”

  孙俊人沉默片刻,眼中露出了一丝茫然:

  “很美的画面,但是......韩立同志,这真的有可能吗?”

  韩立所说的情形孙俊人并不陌生,这其实就是雷达设计之初的完全体构想。

  但问题是.....

  科研不是科幻,不是说你想到某个情景就有能力去实现的。

  好比后世的曲率引擎。

  各种度规...也就是解都给你搞出来了,但是依旧八字没一撇...不,连万分之一撇都没呢。

  现在的雷达是什么情况呢?

  差不多就是大家电影里头看到的那种:

  仪表盘有根线跟小彩旗似的转啊转,然后显示出一个小点,再接着就没了。

  因此在听到徐云所说的描述后。

  孙俊人并没有太过惊喜,而是有些迷茫。

  他寻求的不是一个科幻般的方向,而是希望能看到实现的可能——不一定要详细的原理,但是一些技术思路总得有吧?

  但是就在孙俊人以为徐云也在给自己画饼的时候。

  他的耳边忽然响起了徐云的回答:

  “当然有可能。”

  孙俊人顿时一怔。

  片刻过后。

  他一脸错愕的抬起头,看向了徐云。

  徐云则有些费力的朝他竖起了一根食指,解释道:

  “只要能做到分辨复杂目标上的各个散射中心并对回波信号进行精细处理,从而推断目标的某些性质,那么就有机会做到这一步。”

  “比如飞机上的许多部件,像推进器、直升机水平旋翼、喷气机引擎以及坦克的履带、旋转天线等等。”

  “它们都会对目标的后向散射波产生调制,从而形成其多普勒副瓣作为识别的特征——这种调制信号在窄带和宽带波形中都可以被提取出来。”

  “这些数据再结合横向分辨力、多普勒频率以及多波段的综合分析,应该是能够达成更精细的目标的,也就是......”

  “二维雷达成像。”

  早先提及过。

  当雷达的距离分辨力足够高时。

  它就能分辨出一个复杂目标中不同的散射中心,并且给出目标的径向剖面图。

  然后从剖面图上,可以大致估计出目标在距离维的长度。

  这属于一维雷达成像,眼下这个时代已面世的雷达也都是这类技术。

  这种技术比低分辨率的电雷达要优质很多,能够得到目标散射点强度分布图。

  一般情况下。

  一台规格为1m距离分辨力的对空监视雷达在L波段可以得到7个较为稳定的剖面,可以区别螺旋桨式飞机和喷气飞机——然后就仅此而已了。

  所以在眼下这个时期。

  有很多雷达专家都认为前路已断,甚至有不少人就地转行了。

  比如英国第一台火控雷达的设计师维拉·拉尔森,在去年直接转型做了演员,72年的时候还被提名了奥斯卡,虽然没获奖......

  但徐云却很清楚。

  一维雷达成像,远远不是雷达的极限。

  在高信噪比、姿态角变化、多图分集合成等条件下。

  如果技术达标,二维雷达成像才是雷达真正的成熟期技术。

  如果说低分辨率雷达是2010年前的按键手机。

  那么一维雷达成像便相当于金立语音王和步步高音乐手机,属于过渡态产品。

  在时代的浪潮下。

  步步高音乐手机和那首大家耳熟能详的‘da  la  da  la  da’主题曲已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