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无巧不成书_走进不科学新手钓鱼人最新章节列表免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五十章 无巧不成书

第(2/3)页

,就是对高数的研究还算比较深入,以及各种计算机程序略有研究。

        所以你要是让徐云打个下手,提出一些边角的优化方案,说实话还是有可能的——不管能不能成功吧,至少可以试试。

        但想让徐云直接拿出一个具备实战的新导弹模型.

        开玩笑。

        这还不如指望他明天更新二十章呢。

        眼见导弹和战斗机都被徐云否定了,钱秉穹的表情不由愈发疑惑了起来:

        “那么韩立同志,你说的打下U2是指”

        徐云朝他神秘一笑,伸出手指指了指天上:

        “钱一同志,除了战斗机和导弹,你想想还有什么东西能上天?”

        钱秉穹再次一愣。

        能上天的东西?

        这可就太多了。

        鸟可以上天。

        气球可以上天。

        前年面世的59式坦克据说将来也能上天.

        蓦然。

        钱秉穹忽然想到了什么,诧异的抬起头看向了徐云:

        “韩立同志,莫非你说的是卫星?”

        作为目前国内原子能事业的领头人。

        钱秉穹对于很多前端项目的了解,要远高于叶笃正甚至老郭和陆光达等人。

        因此他很清楚。

        虽然如今卫星研发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但在未来的规划中,卫星武器确实是一项可能实现的技术。

        这项技术甚至比气象多普勒雷达出现之前的雷达研究位次还要更高,只是因为此前提过的原因项目被搁置了而已。

        并且与战斗机不同的是。

        卫星的设计图虽然同样复杂,但难度上显然要比战斗机容易的多——至少不用考虑风洞测试,光这一步就赢太多太多了

        然而就在钱秉穹认为自己猜对答案的时候,徐云却再次摇了摇头:

        “钱一同志,我说的并不是卫星哦,不过离卫星已经很近很近了——无论是概念还是现实位置上的接近。”

        钱秉穹脸上立马冒出了一个问号:

        “?”

        随后徐云轻咳一声,转身看向了叶笃正,对他问道:

        “叶主任,你是气象专家,所以应该知道大气层随高度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且有着不同的称谓吧?”

        叶笃正点点头,这算是他的专业领域:

        “没错,所谓大气层,指的就是因重力原因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

        “目前根据从近地表到天空的气体结构情况,学术上一共分出了五个层次。”

        “也就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增温层和散逸层。”

        “目前的民用客机一般在对流层上端飞行,军用战斗机则在平流层与对流层交接的地带飞行。”

        听到叶笃正的介绍。

        徐云下意识就想打个响指。

        但刚做出这个动作,便被指头的疼痛给刺激的龇牙咧嘴了起来:

        “哦痛痛痛.”

        叶笃正and钱秉穹:

        “.”

        众所周知。

        地球大气层按照温度结构共分为五层,自下而上便是叶笃正介绍的五个术语。

        其中对流层是最靠近地面的大气最底层,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

        高度约在从地面到上空的10~12千米以内,模糊点说就是万米高空之下都是对流层。

        对流层相对于整个大气层而言是很浅薄的一层,其厚度不足整个大气厚度的1%。

        但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

        对流层集中了约3/4的大气质量,90%以上的水汽质量,以及几乎全部的气溶胶粒子。

        近地面的水汽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就容易成云致雨。

        所以大气中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对流层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

        对流层再往上的区域,便是平流层。

        平流层也叫同温层,局地高度大约在7-12km至50-65km也就是六万米左右。

        这层含有臭氧,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使得地球上的生物不会被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直射。

        在这一层中。

        大气主要以水平方向流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较弱,因此气流平稳,几乎没有上下对流。

        至于往后的中间层、增温层和散逸层便不多赘述了,它们再上头的区域便是星际空间。

        顺带一提。

        很多人熟知的电离层,其实是中间层与增温层之间一段特殊区域的叫法。

        区分它的方式是物理的电磁作用,和大气标准其实是没什么太大关系。

        至于卫星的高度.这就比较复杂了。

        因为卫星根据实际的飞行高度,可以分成三种情况:

        低轨道卫星、

        中轨道卫星、

        以及高轨道卫星。

        大家传统认知也就是在太空转啊转的卫星,基本上都是高轨道卫星,距离地面3.6万千米。

        但实际上。

        这部分区域的卫星数量并不是最多的。

        数量最多的卫星普遍位于中轨道区域,比如兔子们的空间站的高度就是400千米左右。

        低轨道则一般是侦察卫星的运行区间,例如锁眼卫星就经常可以下降到120千米。

        好了。

        视线再回归现实。

        看着侃侃而谈的叶笃正,徐云则用手比划了一个区间,对众人说道:

        “没错,从叶主任的介绍中不难看出,在平流层的下端区域,其实存在着一个特殊空间。”

        “那里飞机上不去、卫星下不来,只有极少数的火箭偶尔会从那边穿过。”

        “但事实上呢,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

        “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气现象,可谓是无风又无雨。”

        “所以钱一同志,您觉得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呢”

        说罢。

        徐云将食指和中指伸直,在空中做了个游泳时双脚扑腾的动作:

        “也就是往平流层区域发射上某个可以停滞数日的飞行器,飞行器上装载有数枚特殊导弹。”

        “在U2即将飞抵飞行器下方的时候,飞行器上的导弹落下,然后”

        “boom!”

        “.”

        徐云这番话说的相当尽兴,但他对面的钱秉穹和叶笃正却并没有显得特别激动。

        过了片刻。

        叶笃正缓缓的开口了:

        “韩立同志,你说的情景确实很吸引人,但是”

        “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来说,想做到这种效果似乎有些困难吧?”

        只见叶笃正摊开左手,左手大拇指弯曲到掌心,右手食指在大拇指上点了几下:

        “首先,你说的平流层飞行器就是个大问题,我们现在的飞机都飞不上去呢,你用什么东西能把导弹送到平流层?”

        “其次,就算真给你搞出来了飞行器,那么我们如何能知道U2侦察机的具体轨迹?”

        “最后还有一点,你怎么能保证最少数千米、实际差值可能达到一万米的高度上落下的导弹,可以命中U2侦察机呢?”

        叶笃正的问题很尖锐,也很现实。

        要知道。

        目前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能把飞行器发射到平流层区域——火箭那种途经除外。

        即便是海对面和毛熊也是如此。

        更别说想要发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