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关于本章含有大量科普所以第三次建议谨慎订阅的那些事》_走进不科学新手钓鱼人最新章节列表免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八章 《关于本章含有大量科普所以第三次建议谨慎订阅的那些事》

第(2/3)页

约46亿年前。

  因此可以这样说:

  太阳自从诞生以来已经围绕着银河系转了20圈,目前正在转第21圈。

  好了,视线再回归现实。

  在小胖子报出了答案后。

  徐云便在黑板上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画了个箭头,标注上了‘30km/s’的字眼儿,又对众人说道:

  “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那么接下来我们再回归我们的初衷,也就是以太。”

  “根据笛卡尔的观念,如今各个天体都在在环套重叠的以太旋涡中自转和公转,以太绝对静止不动。”

  “那么既然如此,当地球在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动的时候,就必须会遇到每秒30公里的“以太风”迎面吹来。”

  “同时呢,它也必须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也就是改变光的速度,我说的对吗?”

  这一次没有某个人举手给出答案,不过大多数人都点了点头。

  就像后世90年代气功和异能会分成好多个‘门派’一样。

  这年头的科学界对于运动介质和以太的关系,同样分成了三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是介质完全拖动以太。

  它的提出者不是别人,正是徐云和小麦的便宜导师......

  斯托克斯。

  它被提出于1845年,当时的斯托克斯只有26岁,才刚刚毕业。

  第二种是介质完全不拖动以太。

  这个观点的提出者就相当骚了:

  他叫做凯文·哈士奇——这是个真人,英文写作Husky,没有任何音译上的加工。

  第三种则是介质部分拖动以太。

  也就是菲涅尔的部分曳引假说,于1818年提出,堪称赫赫有名。

  完全拖动以太和完全不拖动以太都好理解,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前者认为运动介质在以太中运动就像推土机推土那般,会在“前进”的时候把以太全部推走。

  后者则认为就像纱网在水里运动一样,对以太完全没影响。

  事实上。

  1850年影响最大的其实是第三种,也就是菲涅尔的部分曳引假说。

  也就是认为运动介质在以太中运动,它既不是一毛不拔,也不是把以太全部打包拖走,而是只拖走一部分。

  拖走多少呢?

  菲涅尔认为这跟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折射率越大,拖着的以太就越多。

  具体的拖曳系数是1-1/n2——n是介质的折射率。

  比如空气的折射率大约是1,那么空气的拖曳系数就是1-1/1=0。

  也就是说空气并不会拖曳以太。

  水的折射率大约是1.33,那么水的拖曳系数大约是1-1/1.332≈0.43。

  也就是说。

  如果水以速度v相对以太运动,就会拖着以太以0.43v的速度运动。

  这个说法不难理解,但它在后世衍生出了不知道多少的妖魔鬼怪。(强烈建议这里插个眼,下面这段内容可以说是后世90%物理民科提出各种理论的源头)

  因为在菲涅尔提出这个理论之后,斐索....也就是测算光速的那位天才,又想出了个流水实验。

  斐索流水实验的核心很简单:

  就是让一束光顺水运动,另一束光逆水运动,二者方向相反。

  然后通过干涉图案,来测量它们因为速度不同导致的时间差。

  不过菲涅尔并没有使用两束光,而是利用一个弯曲的水管就达到了目的。

  为什么会有时间差呢?

  上面说过。

  根据菲涅尔的部分曳引假说,水流在运动的时候,会就会拖着以太以0.43v的速度运动。

  而如果以太在运动,那么光的速度当然也会跟着变化。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在水中的速度就是c/n。

  不难想象。

  如果光线逆着水流运动,那么地面上观测的速度就是光在水中的速度c/n减去以太被拖曳的速度ku。

  也就是(c/n)-ku。

  同理。

  顺水运动光线的速度就应该是光在水中的速度c/n,加上以太被拖曳的速度ku。

  也就是(c/n)+ku。

  在这种情况下。

  两束光波再次相遇时,便会形成一定的干涉条纹。

  如果让流水反向。

  也就是让出水口变进水口,进水口变出水口,那两束光运动的时间就会发生改变。

  于是呢。

  它们形成的干涉条纹也会发生改变,具体表现就是条纹会移动一点点。

  而令斐索惊喜的是,最终的结果也是如此。

  也就是菲涅尔的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斐索流水实验,彼此互相印证。

  重头戏来了。

  所以后世的某些民科经常以此来“暴打”相对论和老爱。

  任何一个声称自己推翻了相对论、以太是存在的、证明了光速是可变的、超光速可以叠加的文章...或者姑且叫论文吧,他们必提一句话:

  “斐索流水实验证明了相对论的错误,所以阿巴阿巴阿巴......”

  几乎所有所有的民科——除了那种画个太极图说搞出永动机的奇葩之外,其余最少90%的所谓理论都是源自斐索的流水实验。

  就和提及李世民必提玄武门之变一样,斐索的流水实验都快成民科验证码了......

  结果最搞笑的是。

  某些民科为了黑老爱。

  连“1905年以前,爱因斯坦可能不了解斐索实验,或没有意识到这个实验证明了光速可变,如果他了解斐索实验,就不会提出基于光速不变的相对论。”这种话都能说出来。

  但实际上呢。

  老爱在1950年与香克兰教授谈话时,曾经提到过两个对他创立狭义相对论影响最大的实验。

  第一个是光行差实验。

  光行差的原理很简单,大家在下雨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经验:

  无风条件下。

  如果你站在雨地里不动,就会感觉雨滴是从头顶正上方落下来的。

  但如果往前跑,就会感觉雨滴是从前方倾斜地落到身上的。

  这其实就是一种“雨行差”。

  而地球在运动...也就是以大约30km/s的速度围着太阳公转的情景,便与雨中奔跑时觉得雨滴倾斜了类似。

  观察者也会觉得恒星发出的光线也倾斜了一定角度,这就是光行差。

  这个原理最终让布莱德雷运用到了光速计算中,就是此前光速测定时提及过的那位被误解的天文学家。

  而另一个对老爱影响最大的实验,就是斐索的流水实验。

  因此所谓老爱不了解斐索实验的言论,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那么真相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