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郭京:这事儿我熟啊!(10400字!!)_走进不科学新手钓鱼人最新章节列表免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章 郭京:这事儿我熟啊!(10400字!!)

第(2/3)页

恩大街已经到了。”

  徐云这才回过神,走下马车,朝周围打量了一番。

  附近的建筑楼层都不算高,普遍在3-4层的样子,墙皮早已脱落,墙上凹凸不平。

  不少窗户破旧歪斜,仿佛随时会砸落下来似的。

  街道上散发着一股古怪的酸臭味,一些行人麻木的往来其间,为数不多的摊位上也飞舞着不少的苍蝇蚊子。

  大街的远处依稀可以看到不少冒着浓烟的工厂,看起来距离工业区不是特别的远。

  随后徐云让车夫待在原地,自己沿着街边逛了起来。

  他先是来到一位晒着太阳的老大爷面前,弯下腰,问道:

  “老先生,可以和您打听个人吗?”

  老大爷抬起满是皱纹的额头看了他一眼,紧了紧有些味道的衣服,没有说话。

  徐云沉吟片刻,从身上拿出了一块早餐时留下的面包:

  “老先生,这块......”

  话音未落。

  老大爷便一把抢过面包,双眼发光的对他说道:

  “这位先生,您要找谁尽管开口,周围没有人比我对这儿更熟了!”

  徐云的后半截话硬生生卡在了喉咙里:

  “.......”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对老大爷问道:

  “老大爷,街上是不是住着一家从德国来的人?”

  “他们应该有六到七口人,夫妻的年纪应该在三四十左右,不过有可能看上去接近五十......”

  “德国人?”

  老大爷思索片刻,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

  “我懂了,你说的是海因里希一家吧?”

  说着他朝前方一指,继续道:

  “他们上个礼拜才搬的家,现在应该是住在28号,往前直走到底,然后一拐弯就到了。”

  徐云朝他点点头:

  “多谢您了,老先生。”

  海因里希。

  一听这个名字,徐云就知道老大爷说的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了。

  随后他辞别老大爷,顺着门牌号一路前进。

  五分钟后。

  他停到了一处狭窄的楼梯口。

  楼梯口的宽度只有一米左右,入口处挂着一个有些生锈的邮箱,下方放着一个铁皮水桶。

  若是不仔细注意,很容易便会将这里给忽视掉。

  徐云在入口处正了正衣领,放下袖口,朝楼上走去。

  木制的楼梯走起来有些不踏实,声音咯吱咯吱的,仿佛随时可能塌陷下去一般。

  好在徐云不是耳根,因此过程虽然有些压抑,最终他还是抵达了二楼。

  来到二楼后。

  徐云没有急着敲门,而是侧着身子听了听屋内的动静。

  此时的屋内隐约可以听到些许响动,看上去应该有人在家。

  见此情形。

  徐云表情一正,伸出手,敲了敲门。

  过了片刻。

  屋内传来了一道奶声奶气的声音:

  “谁呀?”

  徐云清了清嗓子,和气的说道:

  “你好,我是来找卡尔先生的。”

  屋内之人很快说道:

  “抱歉,这位先生,我耙耙不在家。”

  徐云微微一愣,又问道:

  “那么燕妮女士呢?她在吗?”

  “麻麻也不在家,她和耙耙去找房东商量房租的事情了。”

  徐云沉默片刻,忽然说道:

  “你是珍妮,对吗?”

  “欸?”

  屋内的声音顿时拔高了几分。

  过了几秒。

  房门一开,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从中探头探脑的冒了出来:

  “这位先生,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徐云朝她微微一笑,说道:

  “这是卡尔先生告诉我的,他说他有一个很可爱的女儿,叫做珍妮。”

  “哎呀......”

  小姑娘这才慌手慌脚的把门全部打开,有些局促的搓着手,歉意道:

  “抱歉先生,我不知道您是父亲的客人......”

  徐云无所谓的摆了摆手,目光在小姑娘满是补丁的衣服上停留了几秒钟,轻轻一叹。

  随后小姑娘看了眼屋内的时钟,对徐云道:

  “先生,麻麻和耙耙应该快回家了,您要进来先等一会儿吗?”

  徐云沉思片刻。

  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这间屋子主人的身份还是有些敏感,既然对方不在家,那就说明天意如此,不见面也好。

  想到这里。

  他从身上取出了两封信,交到了小姑娘的手中,嘱咐道:

  “珍妮,等卡尔先生回来以后,麻烦你把这两封信交给他。”

  “就说是一位东方朋友给你的,好不好呀?”

  小姑娘接过两封信,好奇的翻了几下,问道:

  “这位先生,信里头都写了些什么呀?”

  徐云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回道:

  “一些想和卡尔先生说的话罢了,不过千万不能偷偷拆开哟,明白吗?”

  小姑娘重重一点头,一脸‘你放心吧’的表情:

  “珍妮很听话,从不乱动耙耙的东西!”

  徐云闻言忍不住捏了捏她的小脸蛋,站起身便准备离开这里:

  “好了,珍妮,我要走了,你自己在家小心一点,再见。”

  不过没走几步,身后的珍妮便叫住了他:

  “对了先生,您有什么话要我转交给耙耙的吗?”

  徐云原本想说一切都写在了信上,不过犹豫片刻,还是道:

  “麻烦你告诉卡尔先生一声,哪怕是数百年后,火种也不会熄灭。”

  “请一定要相信The  Internationale......”

  “shall  be  the  human  race。”

  离开小屋后。

  徐云抬头看了眼天空,呼出一口浊气,心绪有些复杂。

  希望自己留下的两样东西,能够帮那位先生解决一些麻烦吧。

  那封信中除了一些徐云想要表达的东西外,还有一些不会太过侵害工人权益的商业方案。

  如果一切顺利。

  另一位弗里德里希的欧门纺织厂应该能得到不错的效益,从而为卡尔先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再不济......

  自己在另一份信中留下的300英镑劳埃德银行的支票,也多少能帮上一些忙。

  至少......

  让那位先生不必再为房租和肚子发愁。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为苍生治水者,不可使其沉溺于湖海。

  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为生民立命者,不可使其殒殁于无声。

  .........

  回到马车后。

  徐云平复了一番心绪,又对车夫说道:

  “师傅,现在出发去伦敦大学学院,尽量快点。”

  “好嘞!”

  车夫飞快的嘬了几口烟杆,完事后将杆头朝车辕一扣,麻利的一挥马鞭:

  “驾!”

  .......

  一般情况下。

  一个国家在教育方面,通常都会拥有一所用首都名称直接命名的高校。

  例如华盛顿大学啦、燕京大学啦、巴黎大学啦等等。

  但英国却不一样。

  伦敦大学在英国并非指代某所大学,而是一个由十几所大学一起成立的大学行政系统。

  官方称谓叫做‘公立大学联邦体’。

  真正能代表传统‘伦敦大学’概念的,一个读起来有些拗口、甚至有些low的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

  这所大学成立于1826年,后世全球综合排名在10-20之间,位次倒是对的上它的定义。

  当徐云来到伦敦大学学院门口时,正值周日上午礼拜结束,不少学生刚刚返回校园。

  随后徐云依旧让车夫等在校外,自己只身一人走进了伦敦大学学院。

  比起剑桥大学的精尖化方针,刚刚建校不过24年的伦敦大学学院无疑更加贴近后世对于大学的认知:

  今年伦敦大学学院招录的新生足足多达1800人,全校本科生加研究生的数量已经超过了7000名。

  等到1880年,它还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在读生破万的大学。

  当然了。

  以如今英国的人口和教育普及度来说,一所大学想要拥有超过7000的生源其实相当困难。

  因此伦敦大学学院在建校之初,便搞了个骚操作:

  允许择校生报考。

  择校明面上是指“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但有强烈学习欲望”的学生,实际上所有人都明白,这种生源说白了就两个字:

  买分。

  而且伦敦大学学院的择校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