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趁着空闲搞些事(9k字)_走进不科学新手钓鱼人最新章节列表免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趁着空闲搞些事(9k字)

第(2/3)页

于汉代,当时是用削平的木条上呈写姓名、里居等。

  因而又称为“名刺”。

  造纸术发明以后,拜帖材料渐渐为纸质所取代。

  拜帖的形式要求很高,一般是爵位+职位+籍贯+姓名+字+敬语+拜。

  比如‘起点知名扑街长约作家胡建仁钓鱼佬敬拜读者老爷’等等。

  另外就是拜帖上一般都要盖上印章,算是一种非常正式且有用的拜访工具。

  当然了。

  眼下老苏已经卸任,拜帖的性质没有当官时那么重要,倒也不用随自己亲至。

  比如先前在前往小李家取书的时候,谢老都管便给了永柱一封拜帖。

  因此面对徐云的请求,老苏沉默片刻,也没直接拒绝,而是问道:

  “拜帖?你要寻访哪位贵人?”

  徐云摇了摇头,凑上前低声说了个人名:

  “并非当朝权贵,乃是......”

  “什么,拜访他?”

  老苏闻言一愣,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诧异道:

  “此人可不简单,老夫在堂之时也鲜少与此类人物往来,如今老夫致仕......”

  “小人昨夜忽然想起一则手札,内中记录了一种名叫哈雷彗星的流星,以及几种少见的星图.....”

  “元年,老夫的拜帖在何处?速速寻来!”

  .......

  半个时辰后。

  徐云喊上张三,从正门离开了苏府。

  徐云作为老苏的门客之一,出行的时候其实是可以享受到马车福利的。

  奈何先前提及过。

  老苏的府上只有一辆马车,今天被老苏的儿子小苏六号给拿去用了。

  因此徐云只能选择多走几步路,前去车马行租一辆马车赶路,类似后世的打出租。

  当然了。

  车费还是由老苏报销的。

  小三儿作为第三等的“代”仆,出门的机会虽然不少,但这辈子顶天也就做过拉粮草的马车。

  因此骤然听闻有真正的马车可坐,整个人立马兴奋了不少:

  “王哥儿,咱们这次要去哪儿啊?”

  徐云朝他递过了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说道:

  “这个地方,你去过吗?”

  张三接过纸条瞅了一眼,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王哥儿,俺不识字儿.....”

  徐云恍然的一拍额头,拿回纸条,念道:

  “蛹路街吴起庙旁河王巷......”

  “噢噢,吴起庙啊,那儿俺知道。”

  听到这个名字,小三儿顿时一拍手:

  “还是得进朱雀门,不过咱们上次是朝东,这次得朝西顺着汴河走,差不多接近郑门那地界儿。

  王哥儿,这次咱们要去的是哪个大商人家吧?”

  徐云笑着看了他一眼,一边走一边问道:

  “何出此言?”

  小三儿朝某个方位指了指,如今汴京城内基本上见不到二层以上的建筑,因此远处有栋五层建筑相当显眼:

  “矾楼就在那儿呀,而且再过个西角楼大街,边上就是御史台和西尚书省了,那儿的一栋房得好几万贯哩!”

  听到这个数字,徐云也不由咋了咋舌:

  “好家伙,一栋房要几万贯?”

  小三儿可劲儿的点了点头,眼中划过了一丝羡慕:

  “是哩,那儿可是京中最贵的一块地界了。”

  徐云又看了眼矾楼,也就是后世有名的樊楼,眼中的惊讶仍旧没有褪去。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

  此时北宋的房价,比起后世都不逞相让。

  在北宋前期。

  汴京一套普通住宅的价格大概一千贯出头,并不算贵,因为这是一家数口甚至十数口一起住的屋子。

  综合物价大概等于后世的六十到一百万,这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到了北宋后期。

  汴京房价就跟发了疯似的,一年涨一大截。

  根据人大历史学院包伟民教授在2014年出版的《宋代城市研究》中估计。

  北宋后期的汴京的人口密度,甚至达到了12000-13000人/每平方公里。

  要知道。

  哪怕是后世燕京那个热心群众扎堆的朝X区,人口密度才每平方公里七到八千呢。

  当初欧阳修在做知谏院兼判登闻鼓院主判的时候,甚至只能去选择租房子。

  还有一位对房子怨念很深的则是老苏的好友,苏轼的弟弟苏辙。

  也就是老苏好友老苏的弟弟老苏。

  苏辙和之前提及过写诗吐槽老花眼的白居易一样,也不止一次的写诗吐槽过房价。

  比如“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以及“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儿孙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等等。

  苏辙的怨念一直持续到了晚年,他方在许州盖了三间新房。

  结果没高兴几个月呢。

  第二年许州发生地震,地震引发了山体滑坡,房子全塌了.....

  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视线再回归原处。

  总而言之。

  想要在这个年代在汴京城中心买间房子,没点财力显然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小三儿都知道这种概念。

  随后二人走了大概一公里路,终于来到了一家车马行。

  “掌柜的,劳驾来一趟。”

  进入车马行后。

  徐云先是打量了一番内中各式各样的马车,对一位管事模样的紫衣老者问道:

  “租辆马车,多少钱?”

  老者笑吟吟的走了过来,朝徐云拱了拱手:

  “这位公子,小老马行共有马车二十余辆,分为远涉与短租两种。

  若是选择远涉,小老还能提供一些护卫随行......”

  徐云摇了摇头,打断道:

  “短租即可。”

  紫衣老者的表情没怎么变化,引着徐云走到了一处角落:

  “如公子所见,此处的几辆马车皆可短租。

  如果是外地来京想走关系或者拜访故旧,小老建议选择这几辆由好马拉载的华贵马车。

  若只是临时赶路,只需选普通的驮马即可,价格也要便宜不少。”

  徐云朝普通马车看了看,随意指着一辆道:

  “这辆租价多少?”

  “起步四百文,半天一租。”

  “可给凭据?”

  “当然可以。”

  徐云微微颔首。

  宋代的商业发展程度,从这间车马行便可见一斑。

  随后他又尝试砍了半天价,据理力争之下便宜了两文钱。

  算上期间的茶水费用,大概血赚四文。

  谈好价格后。

  老者招来车夫,让徐云告知地址,双方交付款项。

  随后在车夫的驾驶下,马车缓缓向西边行去。

  宋朝汴京的规划和后世有些相似,尤其是朱雀门所在的京中主干道上,清晰的规划着人行道与车马道。

  因此纵使出入的行人众多,马车依旧很轻松的便驶入了御街。

  1988年的时候。

  浚仪市政府在龙亭区的中山路北段,曾经修建过一条复古的仿宋商业街,也就是宋都御街。

  这条宋都御街除了绿化带外,基本上复原了宋代御街风貌。

  算是本土复原程度比较高的一处古代项目。

  因此若是有机会的话,鲜为人同学们不妨可以去转转。

  当然了。

  里头的东西别买,坑得很。

  哒哒哒——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