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控制癌症恶化的可能_走进不科学小说最新章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零七章 控制癌症恶化的可能

第(2/3)页



        上头这句话看起来轻飘飘的,但袁国粮团队却为此付出了四年时间的昂贵代价。

        因此杨开渠此时能够一语见地,足以表明他的能力与经验。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正常。

        毕竟杨开渠的经历非同一般,甚至全华夏可能就这一位孤本。

        杨开渠在36年的时候便写了一篇的文章,全书两万多字,同时抗战期间一直在后方进行再生稻种植。

        按照后世的情形来看。

        杨开渠院士的这种眼光,已经不单单是局限在农业领域那么简单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可以说战略级别的判断。

        如今杂交水稻的选址问题上,杨开渠又一次展现了这个能力。

        而在他对面,听到杨开渠的这番介绍,李觉也下意识了然的点了点头。

        随后他将杨开渠的这些话默默记在心里,准备回去后写成报告汇报上去。

        过了片刻。

        杨开渠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李厂长,不知道组织上大概多久会批下这个项目?”

        这一次。

        李觉的脸上露出了些许迟疑,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就有点超纲了:

        “开渠同志,不瞒你说,这我就确实不太了解了,至少目前我是没有收到这方面通知的。”

        “不过按照侯光炯同志那边的进度、以及我对水稻的了解来看.....应该明年开春之前多半会立项。”

        李觉的语气不算特别笃定,但也不至于特别没底气。

        毕竟虽然他不清楚组织上的想法,但却记得一件事:

        杂交水稻项目的规划项目虽然是侯光炯操笔,但先期汇报可是徐云这个顾问所作。

        而上头对于徐云的看重与信任,已经到了一个李觉都很难理解的地步。

        徐云的每个提议,几乎很快都会得到首都方面的回应。

        虽然具体执行回应的人级别都不是很高,最近连刘渤生都很少出镜了,但这些人后方的意志显然是通天级别的......

        加之水稻这种作物需要春天播种,因此李觉有种预感: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开春组织就会立项了。

        “明年春天吗......”

        杨开渠喃喃重复了一遍这个时间,随后抬头看向了李觉:

        “李厂长,我还能活到那时候吗?”

        李觉顿时一怔,嘴里下意识发出了几声“啊”。

        反应虽然算不上惊慌失措,但看得出来,杨开渠的这番话确实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看着表情有些僵硬的李觉,杨开渠却坦然的笑了笑:

        “李厂长,我可不是傻子,林宇医生才查了床没过半小时呢,就带着你们去而复返,显然是另有他因。”

        “你和友来同志都是个顶个的大忙人,来的时候还带了一袋苹果,脸上还堆着一些假笑。”

        “加上我自己身体的反馈......这要是还猜不出些东西,那我这岁数也算是白活喽。”

        “说吧,我的身体情况还能活多久?三个月?”

        “.......”

        李觉闻言沉默片刻,随后沉沉的呼出一口浊气:

        “大概.....八个月。”

        “.....八个月啊。”

        杨开渠看了眼手上的报告,随后忽然脱下了自己的老花镜,轻轻揉了揉鼻翼。

        过了大概有小半分钟,他才再次开口了:

        “不瞒你说,李厂长,我这人其实不怎么怕死。”

        “在今年年初身体出现问题后,我就开始准备起了身后事,如今该嘱咐的该转交的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哪怕是课题组没了我也可以照常运行。”

        “真要说亏欠着谁,那就只剩下了我的爱人,但我和她的感情是从抗战时一起过来的,早就超越了生死,有愧疚但是没有遗憾。”

        “但现在....我倒是有些舍不得死了。”

        只见杨开渠的手掌轻轻拿起桌上刻着221厂字样的茶杯,放在面前端详了一会儿:

        “我先是见到了梦寐以求的野生雄性不育株,杂交水稻突然变得有希望了。”

        “接着在221基地,我又知道了咱们居然在搞原子弹!”

        “可惜啊可惜....我现在是既看不到杂交水稻诞生,又听不到原子弹爆炸的声音喽......”

        说这番话的时候。

        此前无比澹定的杨开渠,语气少见的有些沮丧。

        作为一名亲历过抗战的农业学家,杨开渠很清楚一件事:

        一个国家要成为大国,粮食和武器是两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有粮食没武力,那么你就只能沦为肉鸡和仓库,别人想拿你多少资源就拿你多少资源。

        有武力没粮食,那么就会缺乏民心和凝聚力,所谓的武力最后也会落入他人之手。

        杨开渠这一辈子都在为粮食育种而奋斗,即便让他自己评价自己的一生,他也敢用坦荡无愧来形容自己。

        哪怕是五月份初步确诊肺癌晚期,他也依旧可以坦然的面对死神。

        但杨开渠没想到的是。

        命运在自己的人生终末,给他开了个这么离谱的玩笑。

        野生雄性不育株的发现让杂交水稻从一个幻想的状态降临到了现实,他的面前出现了国家摆脱饥饿的曙光。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