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神秘来客_走进不科学小说最新章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三十四章 神秘来客

第(2/3)页

清洁的能源之一,但这玩意儿的性价比却并不算高。

  一台风力发电机的建造成本在后世普遍接近千万,每小时发电量大概也就2000KW左右。

  如果再考虑到前期建设风电场的费用、以及后期的运维成本....

  哪怕是在西海这种高原地带,对于现如今的兔子们来说都是一笔需要卖血的支出。

  后世国内的风力发电基本上都是靠上网电价补贴活着,十年能收回成本都算不错的了。

  这玩意儿比较适合缺煤的地方...比如说欧洲那边使用,眼下这个时代如果真要搞风力发电,还不如把这成本拿去扩容发电机组的生产线呢。

  随后徐云沉默了几秒钟,说道:

  “厂长,我的意思是除了这三种发电方式之外,咱们还可以再用上一种全新的手段。”

  “例如您听说过......光伏发电吗?”

  “广福发电?”

  李觉的眼中立马浮现出了一缕没被知识污染过的清澈:

  “广福发电,这是啥玩意儿?”

  “莫非是让广东人追在福建人身后玩命儿啃,然后福建人跟仓鼠跑圈似的通过跑步带来发电?”

  徐云用一种惊为天人的目光看了李觉几秒钟:

  “?????”

  大佬,你这脑洞不去写小说真是可惜了.....

  接着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吐槽欲望暂时抛到了一旁,说道:

  “厂长,我说的是光伏发电,光线的光,降伏的伏。”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将光能转换成电能进行输电用电的方式,也就是.....咱们头顶上的太阳能。”

  在徐云穿越来的2023年。

  如果把电力领域看成是一个家庭,那么火电与水电则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大哥和大姐。

  核电则是二哥,风电算是最末的小妹。

  而在二哥与小妹之间还有一个小弟,那就是光电。

  大到沙漠太阳能矩阵,小到儿童玩具,朴实如民居屋顶,高端发展到航天器,这个小弟都能玩的转。

  光伏发电的原理要归结于原子能带结构,涉及到价带和导带的概念。

  所谓价带,指的是离原子核比较近的区域。

  这里的电子都被紧紧吸住,无法轻易逃离。

  导带则是远离原子核的区域,这里的电子不受监管,比较自由。

  如果有外加电场让这些电子跑起来,那材料就导电了。

  除了这两个区域,在价带上面、导带下面还有一个区域。

  这个区域不允许电子存在,也就是禁带。

  所以在自热界,一般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材料:

  一种禁带很窄,或者干脆没有禁带。

  在室温下,它的价带外层电子可以轻易跃迁到导带上。

  这就是导体。

  相反如果材料的禁带很宽,一般大于三电子伏特,在室温下电子老老实实地待在价带上,那它就不能导电。

  这就是绝缘体。

  而在价带和导带之间、能隙小于3eV的材料,就是半导体。

  这些电子会形成一个叫做PN结的东西,两端显不同的电性,进而形成一个从N指向P的电场。

  这个电场是自发形成的,因此也叫作导体的自建电场。

  至于光伏效应的作用呢,就是让那些已经成对的价带电子再次受到“诱惑”。

  也就是价带电子吸收了光的能量,能量变高,跃迁到了导带上。

  脱离了电子的空穴受到自建电场的影响会被扔到两边去,形成一个从P指向N的电场。

  这就是光生电场,方向与自建电场相反。

  此时只要外接一个回路,由于电势差的存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了。

  非常简单,也非常好理解。

  当然了。

  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两个概念,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子集和集合:

  太阳能光发电以内包括了光伏发电、光化学发电、光感应发电和光生物发电等很多种类,较真起来连称谓都要有所区分。

  不过....那属于2023年的情况。

  眼下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的缘故,徐云肯定没法拿出标准的光伏技术,必然要进行一些魔改。

  就像很多人觉得3080贵所以上4070ti一样,属于性能上的优化。

  因此光伏发电也好太阳能发电也罢,在副本内是没必要太过较真的。

  “用太阳能发电啊.....”

  李觉抬头看了眼办公室的窗户,此时恰好有一道阳光直直的照射到了窗沿附近的一株盆栽上。

  光有能量。

  实话实说,这个道理李觉自然是懂的——而且还不是进基地后懂的,他早在读书的那会儿就知道了。

  不过将这股能量转换成电能.....这个想法他就从未想过也从未听过了。

  他倒是记得老郭曾经说过什么水利核电站,那玩意儿的能量也很高,但显然和太阳能不是一个东西。

  其实李觉不知道的是。

  现代社会正式将光伏现象运用到现实技术的时期其实很迟,迟到了去年最原始的光伏电池才第一次并网运行。

  再过两年,霓虹人才会突破242W的光伏电池.....

  至于这项技术真正开始被视作“生活能源”,更要晚到80年代末呢。

  随后李觉又想到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