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德意志闪击英格兰_走进不科学小说最新章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五章 德意志闪击英格兰

第(2/3)页

些尴尬的境地:

  它是电动力效应中必提的一个知识点,但也仅此而已了。

  顺便一提。

  韦伯倒霉的地方还不止于此——远远不止于此。

  在后世的物理学界,韦伯是磁通量的单位,电流的单位则是安培。

  但实际上呢。

  在1840年的时候,韦伯利用正切电流计的原理给出了电流的绝对单位。

  所以当时的电学家们是用“韦伯”来描述电流的,并且传播度很广。

  但磁通量和电流同时用韦伯,很容易导致一些概念和计算上的错误,这显然不太合适。

  所以在1881年的国际电学大会上,主办方给了德国代表团一个选择:

  亲,电流和磁通量你选一个用韦伯命名呗。

  当时的代表团团长叫做亥姆霍兹,一个韦伯的好基友,这货想都没想就把电流的命名权让了出去,表示俺们要磁通量......

  后世摸过物理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电流单位和磁通量单位,知名度差了何止一个量级哟......

  除此以外。

  韦伯还和纽曼推导出了法拉第定律的公式,法拉第发现的是现象,这哥俩为了纪念法拉第才管它叫的法拉第定律。

  结果呢?

  后世一堆人以为这是法拉第总结推导的,剩下一部分则认为是小麦鼓捣出来的,只有咱们这本扑街书会专门提到这俩倒霉蛋.....

  所以韦伯这人也是挺非酋的。

  你说被埋没嘛倒是不至于。

  认真去搜一下其实都能能找到各种资料,也没啥营销号去抹黑他。

  但在大众的潜意识里,压根就想不起这人.....

  不过要在1856年才会出炉的报告被提前到了1850年,韦伯对它的重视度显然也不同正史,不知道能不能以此改变一下韦伯小透明的未来?

  视线再回归现实。

  在聊完实验报告的一些细节后,韦伯又对法拉第道:

  “迈克尔,今天我来找你,其实还有一件事想和你商量商量。”

  说完他朝边上一招手,示意基尔霍夫上前,拍着他的肩膀道:

  “古斯塔夫这些天你也见过不少次了吧,怎么样,你觉得他的能力如何?”

  法拉第扫了眼基尔霍夫,当即正色道:

  “非同一般。”

  法拉第这话可不是在敷衍。

  基尔霍夫在21岁时就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提出了稳恒电路网络中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的两条电路定律,也就是著名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目前在欧洲都小有名气。

  用后世网文界的描述。

  此人就是首订过万,有机会签大神约的潜力萌新。

  得到了老友的赞许,韦伯看上去显得很高兴,又道:

  “既然如此,迈克尔,让古斯塔夫来剑桥大学做个助教如何?”

  “?”

  听到韦伯这话,法拉第顿时一怔:

  “以古斯塔夫的能力担任助教肯定没有问题,但爱德华,你这是......”

  看着不明所以的法拉第,韦伯不由微微一叹,主动解释道:

  “迈克尔,我不久前才刚被允许返回哥廷根,你应该知道,如今德国所有大学都拒绝聘请我作为教授。”

  “短期内这个禁令不可能解除,古斯塔夫是个很有能力的年轻人,跟着我实在是太吃亏了。”

  一旁的基尔霍夫张了张嘴,好像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很明显。

  在来法拉第办公室之前,韦伯已经和他做过了交流。

  看着有些低迷的老友,法拉第亦是表情沉重的摇了摇头。

  韦伯在十多年前曾经搞过一波事儿,具体情况差不多就是教授版本的公车上书,他和另外六名教授被并称为哥廷根七君子。

  这波德意志版本的公车上书最后以失败告终,因此在1837的时候,韦伯就失去了教职。

  后来他通过好友的关系,莱比锡大学聘为物理学教授,代价则是每堂课都要被人监督记录言行。

  到了1848年,德意志革命爆发,连莱比锡大学都保不住他了。

  他在各自政治博弈下被调任做了哥廷根天文台的台长,并且一直干到了1870年退休。

  同时受韦伯影响,基尔霍夫的日子也过的极其不安定:

  他在柏林大学当了三年助教,因为韦伯的原因,第三年初被解职。

  今年1月到了布雷斯劳做临时教授,绩效甚至超过了院内首席,但上个月又因为韦伯的缘故被炒了鱿鱼。

  按照历史轨迹。

  基尔霍夫要这样一直漂泊到1854年,才会由化学家本生推荐任海德堡大学教授。

  因此在发生了这一次历史上并不存在的电磁学大佬线下团建后,韦伯便想到了一个办法:

  把基尔霍夫交给法拉第吧。

  或许一开始,基尔霍夫会因为文化差异而有所不适。

  但长远来看,剑桥大学显然是个不错的栖身之所。

  法拉第显然知晓老友的难处,听完韦伯的话,他只是稍作沉吟,便痛快允诺道:

  “没问题,这事我交给我吧,我抽空去找惠威尔院长一趟就行了。”

  “不过古斯塔夫,你的英文要尽快提升一下,最起码一些专业术语要能表达清楚。”

  基尔霍夫连忙点头:

  “我会的,法拉第教授。”

  韦伯这才放心的拍了拍基尔霍夫的肩膀,又看向徐云,说道:

  “罗峰同学,你有什么话可以对迈克尔说了...对了,需要我和古斯塔夫回避吗?”

  徐云连忙摆了摆手,对他说道:

  “不用不用,这事儿可能正好要您帮忙呢。”

  “要我帮忙?”

  韦伯眨了眨眼,顿时来了兴趣。

  他在英国的人脉和资源并不多,实在想不通徐云有什么事会到自己头上的:

  “那我就厚着脸凑个热闹了。”

  徐云朝他笑了笑,快步走上前,直接对法拉第说明了来意:

  “法拉第先生,我们做个交易吧。”

  法拉第微微一怔:

  “交易?”

  说完,法拉第的嘴角便微微翘了起来。

  作为目前全欧洲乃至全球物理界的第一人,哪怕是阿尔伯特亲王对他都礼待有加,已经很久没有人会对他说出交易这个词了。

  东方人,你勾起了我的兴趣.JPG。

  随后徐云斟酌片刻,对法拉第和韦伯道:

  “法拉第教授,韦伯先生,想必二位对电荷应该都不陌生吧?”

  现场包括基尔霍夫在内,在场三人齐齐点了点头。

  电荷。

  这是电磁学里的基本概念,指的是一个带电粒子的理想模型。

  相关概念由威廉·吉尔伯特提出,第一个明确提及电荷这个词的人,则是1646年的汤玛斯·布朗。

  电荷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相加性的量子数,属于性质上的属性,类似于自旋。

  也就是在实质角度上它是看不到的,但概念上却存在——就像‘帅’这个属性,你摸不到它,但却可以在读者老爷的脸上见到。

  当然了。

  在后世有些民科总喜欢把电荷从本质上否定,比如当初很有名的凡伟。

  此君在17年的时候宣称电荷不存在,表示自己在《Physics  Essays》发了一篇论文,自称这也是华夏科学家距离诺奖最近的一次云云.....

  当时还真有一些外行人士被唬住了,不过很快这位就被扒了个精光。

  例如他自称云南大学博士,不过当天云南大学就表示查无此人,最后确定他是某机电技师学院毕业的广告策划人。

  至于《Physics  Essays》嘛......

  是一个标准的垃圾期刊。

  这个期刊垃圾到什么程度呢?

  它压根连四区期刊都不是,垃圾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