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驴:&%¥#@!_走进不科学小说最新章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驴:&%¥#@!

第(2/3)页

个不需要太过精度的球面镜做像差极限的临界焦比辅助,也就是类RC结构。(水银温度计的时候暗示过了,  居然没人发现,  失望啊.....)

  实际上。

  将液体应用在光学器件上的想法,可以一直追溯到小牛...或者说老牛的年代。

  但是由于诸多工程和技术上的困难,直到19世纪,后世才有反射式液体元器件的开发尝试。

  所谓反射式液体抛物镜,便是指使用高反射率的水银作为镜片材料制成的液体镜面。

  通过将其置于稳定、以8.5rpm恒速旋转的容器中,便可形成抛物面。

  由于无需玻璃镜片的浇筑、研磨和抛光过程,因此它的造价成本也历来很低。

  后世本土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LZT大型望远镜了:

  它拥有一块直径6m的超大液体镜片,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液体镜片。

  徐云上辈子还没下海码字的时候,也曾经参与过国内某液体抛物镜的设计,在当时属于国二的项目。

  直径几米的镜片,成本才五十万美元不到。

  不过相较于望远镜,

  后世更有名的液态镜片,应该是某米手机打的广告,一度还霸占过热搜。

  但那玩意儿其实是折射式液体镜片,和反射式还是有比较大差距的。

  视线再回归原处。

  在准备好诸多物件后,徐云便开始分配起了任务:

  “老爷,水银挥发有毒,加之其需要与转仪钟组合,必须要有专业人士监察才行。

  因此液体抛物面便交给小人负责,您看可好?”

  过去的这些天里。

  徐云和老苏的关系已经发展到了类似亦师亦友的地步,早就不是普通主仆的性质了。

  因此徐云的请示主要只是过个场,老苏自然也不会去胡乱下令:

  “如此便依你所言,小王,你还需要哪些帮手?”

  徐云想了想,指着王禀和另一位男子道:

  “只需校尉大人与张器监即可。”

  老王是部队里的军官,还承担过运粮的任务,在监察经验和严谨性上还是不用多说的。

  至于另外的一位张器监,则是制器局的一位从八品器监。

  此人全名张家宝,大概有些类似后世那种从一线提拔起来的车间主管。

  张家宝在一周前被借调到了老苏府上听用,徐云见过几次他的技术,水平也相当可靠的。

  有了两位监理人员协助,液体抛物面应该不会出太大的纰漏。

  老苏沉默片刻,同意了徐云的诉求,转身对王禀二人道:

  “正臣,张器监,你二人便去小王手下帮忙吧。”

  王禀和张家宝齐齐领命。

  随后徐云想了想,又说道:

  “至于副镜嘛....恐怕就要由老爷您来带队了。”

  在这次的制镜方案中,徐云为望远镜设计的是一种类RC结构。

  也就是在经典卡塞格林系统基础上,根据初级像差理论,优化出的一个进阶版牛反。

  后世的比如凯克望远镜、双子望远镜等都是使用的这种结构。

  不过这些望远镜的副镜采用的都是磨制和检测成本极高的凸镜,徐云则由于工业能力的问题,显然不可能做到因为程度。

  因此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类似Dall-Kirkham系统的球镜。

  也就是水银液体抛物面为主,球镜为辅的组合式结构。

  从观测数据上来看。

  徐云这次设计的效视角为  1.3°左右,也就是半视场角  0.65°。

  至于感光元件徐云使用的是萤石,对角线长度约为74mm。

  这样在观测木星时,假设木星视直径为40角秒时。

  它在焦平面上的大小便为:40*1800/206264=0.776mm。

  用目镜放大后,在250毫米明视距离处,大小差不多有27.4mm。

  这样一来。

  便可以保证木星能看到明暗相间的云带,土星能看到土星环,金星能看到盈亏。

  这种级别的成像效果,应该足够满足老苏的需求了。

  没错。

  27.4mm。

  看到这儿。

  有些同学想必已经反应了过来:

  根据有效视场角可以推算,徐云这次要搞的,是一座焦距在4000mm的巨炮!(见注)

  4000mm焦距,这是啥概念呢?

  最直白的说。

  它的直径接近一米,差不多等于潘多拉去掉脑袋的高度。

  至于长度嘛.....

  不会少于十米。

  也就是有些类似威廉·赫歇尔的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