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电磁波是光?_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列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章 电磁波是光?

第(2/3)页

单位要到1881年的国际电学大会上,才会被正式做出定义。

  但和之前的旋度一样。

  1850年的科学界早就对这个概念有所认知了,只是表达形式上暂时还是C²s²/kg·m³而已。

  就像电容量的单位库伦,它也是1881年的国际电学大会上定义的数值,但在此之前早都被用的烂大街了。

  1881年之所以会举行这么一场大会,主要还是因为美洲以及亚洲国家在这方面没有完备的体系,所以才用这么一场正式化的会议对单位进行了定性。

  其中亚洲的国家主要是指霓虹,与明治维新有关系,此处就不赘述了。

  顺便一提。

  那场会议上定义了七个电学计量单位,分别是:

  库伦、安培、伏特、欧姆、法拉、亨利和西门子。

  当然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同学会问:

  以1850年的科技水平,到底是怎么在真空下测算出那些数据的呢?

  这其实和徐云上辈子写小说的时候,一个读者提出的‘1850年数值就可以那么精确了吗’有些类似。

  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固有的认知壁垒——很多人以为1850年仿佛和现在是两个纪元,能算出10x10=100就很了不起了。

  这其实是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实际上。

  1850年已经可以算是近代科学的临近节点了。

  在这个节点内,很多领域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原始。

  例如真空测量。

  其实早在1643年,伽利略的学生托里切利就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衡量气体压强的装置。

  他靠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相当于760mm汞柱的压强...也就是7.6×104Pa,开创了定量测量真空程度的先河。

  在现在1850之前,波登——也就是鼓捣出波登管的那位大佬,更是把形变真空计都给发明出来了。

  要不然你以为小麦为啥能在麦克斯韦方程组中,推算出光在真空里的速度?

  1850年和2022年有着无法逾越的壁垒,这点毫无疑问。

  但这并不代表那个时代就是纯纯的原始社会,没有任何亮点。

  这就和如今的网文小说一样,2022年出了不止一本的10万均订作品,这在2012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时候头部的均订也就一万多两万罢了。

  可你能说2012年的网文作品就毫无亮点吗?

  显然不是的。

  《遮天》《吞噬》《永生》《凡人》这些作品,哪怕以2022年的眼光去看都依旧堪称经典。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但也同样有它的闪光点。

  视线再回归现实。

  想到了V=1/√ ̄μ0ε0,那么接下来就很简单了。

  “V=1/√ ̄4π×10^-7m·kg/C²X8.854187818×10^-12C²s²/kg·m³.......”

  如此复杂的计算过程,自然也就又交给了小麦操刀:

  “所以V=√ ̄8.987552x10^16m²/s²......”

  “最后答案是2.9979X10^8m/s!”

  小麦计算出的数值是真空中的光速,加上徐云等人测量多多少少都有些误差,因此在小数点后有些不同是非常正常的。

  “2.9979X10^8m/s......”

  法拉第重复着这个数字,心中感慨不已的同时,还鬼使神差的冒出了另一个想法:

  如果自己想要在剑桥大学长期任教,估计要定期向阿尔伯特亲王讨要一些硝酸甘油了.....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看向徐云,问道:

  “罗峰同学,如此看来,光和电磁波难道是一种东西了吗?”

  徐云果断点了点头,刚想说某些话,将出口时却生生止住了。

  刹那之间。

  他的心中掠过了很多想法。

  只见他迟疑片刻,本应出口的内容换成了另一句话:

  “是的,法拉第先生,根据当年肥鱼先祖的研究,他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电磁波,是一种特殊频率的光。”

  后世学过高二物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光其实是电磁波的一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