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代价与传承(万字更新!!!!)_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列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二章 代价与传承(万字更新!!!!)

第(2/3)页

业能做到这种精度,因此在得知汉华厂解决了精度难题后,徐云心中的惊诧倒也便不难理解了。

  与此同时。

  电话对头。

  赵海阳揉了揉有些发痛的耳朵,又看了眼身边的林振华,继续说道:

  “徐博士,这事儿说起来比较复杂,要不伱先到研究中心咱们见面说?”

  徐云对此自无意见:

  “没问题,我现在就过去。”

  挂断电话后。

  徐云嘱咐唐栗和老苏去通知团队其他人。

  自己则将驴妹暂时交给招待所前台,快步赶去了研究中心。

  十五分钟后。

  徐云抵达研究中心。

  很快,他便在先前的那间实验室里见到了赵海阳,喻元勇以及......

  林振华。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徐云总觉的几日不见,林振华的脸上似乎多了一些疲态?

  难道是又没买到鱼?

  “林老,赵经理,喻主任。”

  见到林振华也在场,徐云便不再去向赵海阳询问情况了。

  在打完招呼后,他主动看向了林振华,问道:

  “林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虽然他到现在还不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这么大一个壁垒问题如此突然的便被解决了。

  但从眼下的情形来看。

  环化设备模组,多半和这位汉华重工的一把手有关系。

  看着有些急切的徐云,林振华没有选择直接回答。

  而是从身边取出了一份文件,递到徐云面前,说道:

  “小徐,你先看看这个。”

  徐云眨了眨眼。

  他的心中虽然有千百般疑惑,但对方毕竟是位长辈。

  因此他只好接过文件,按照林振华的要求看了起来。

  不过看着看着。

  徐云的表情便逐渐凝重了起来。

  “注芯口0.017X.....”

  “mianar系数7.923.....”

  “Rα0.04.....”

  “均质容器...40升?”

  每看完其中一栏,徐云的心跳都会加快一拍。

  片刻过后。

  徐云猛然从文件上抬起头,目光紧紧的盯着林振华:

  “林老,这是...这是...这是我们那套生产线的五小时生产报告?”

  林振华笑着点了点头:

  “没错。”

  面对林振华的肯定,饶是徐云两世为人,此时也不由有些茫然:

  “可...可这怎么可能呢?”

  “这上面的每一项系数,都是Nutrien那套FOERDA-T632的五倍以上。”

  “折算成精度最少都在0.0015以内,国内哪家机床厂能够做出这种精度的模组?”

  “无论是燕京精雕还是大连科德,都不可能具备这种实力吧?”

  说着说着。

  徐云便朝四下里张望了起来,想要找到对应的模具好好研究一番。

  不过很快。

  他的举动便被林振华给打断了:

  “小徐,你别找了,模具不在这儿,你妹注意到报告是传真复印件吗?”

  “那套模具这会儿还在魔都呢,过两天会直接发到你们公司的。”

  “魔都?”

  徐云闻言一愣,心中飞快的闪过了几个魔都的机床企业名称。

  上一机?

  不可能。

  上一机在国内前十够呛,必然没这能力。

  或者说茂德传动?

  不对不对,这家更不可能了,国内都排不上前五十。

  但除了这两家之外.......

  魔都还能有谁呢?

  总不能魔都真开了个光门,从大莫界用神念来搞出的这套模具吧?

  而就在徐云苦思冥想之际。

  他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了一件听田良伟提过的往事:

  这位林厂长在汉华厂做基层小工的时候,曾经结识并且帮助过一位名叫胡杨的木工,二者感情很深。

  后来他在意外之下才知晓。

  此人原来是那些年变故中被保护性派到汉华厂,隐姓埋名的海军舰艇研究院推进器系统工程所总工程师。

  待对方恢复身份后,林振华又帮了他不少忙,便和海军方面结下了深厚的关系。

  这事儿的传播度很广,也是华夏工业史上很有名的一个故事。

  若是胡杨没有被曝光归队,大黑鱼小平顶的下海恐怕都成问题呢。

  而若是通过军工技术生产模具的话.....

  理论上似乎是有可能的?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看向林振华,试探着问道:

  “林老,莫非是.....海军?”

  听到徐云口中冒出来的海军二字,林振华微微一愣,似乎有些意外。

  不过很快,他便坦然的点了点头:

  “没错,我找了军工端的朋友帮忙。”

  “虽然目前哪怕是军工领域中,我们依旧很难做到量产精尖模组,但花些心思做出一些小模具倒是不难。”

  “毕竟你们的这套设备只是小型生产线的一个反应环节,难度基本上算是最低的一档情况。”

  “另外海军的同志还帮你们的设备做了一些优化,毕竟Nutrien只是一家同领域都不算顶尖的企业,在数据优化上和军工还是有所差距的。”

  徐云闻言默然。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

  早在前些天挂断田良伟的电话后。

  林振华便利用自己的人脉,打探过了华盾生科的一些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了华盾生科的公司架构,也包括了产品效果,以及公司成立前后遭遇的各方针对。

  尤其是最后一点。

  林振华作为工业圈内赫赫有名的大佬,一些消息渠道甚至要比科大都隐秘且清晰的多。

  因此很快他便了解到了华盾生科为什么会遭遇到如此剧烈的针对:

  华盾生科生产的“一个螂灭”,某种程度上属于降维级别的打击。

  这种领域内的优势,甚至要比当初汉华得以成名的五叶电风扇还大!

  所以在得知厂内...或者说华夏民用领域都很难做到0.002精度的模组后。

  林振华几经思索,还是动用了另一个方案:

  通过自己拥有的人脉,联系上了海军方面寻求帮助。

  其实说道军工单位这四个字。

  很多人奶海中浮现的可能都是飞机、大炮、导弹这些词儿。

  但实际上。

  海军军工,同样是个不可小觑的军工方向。

  无论是螺旋桨、推进器还是其他一些不可言明的设备,精度方面的要求之高都是以微米为记的。

  当然了。

  这种精度少部分靠的是机床,大部分则是依靠此前提及过的堆量法。

  也就是100个里头能有一个合格就行了,不需要考虑成本。

  换而言之。

  这是一个投入成本极高的制作方式,更别说海军的性质也非常特殊。

  普通企业就算有那财力,也很难有面子能说动海军方面帮忙。

  哪怕是林振华这般的工业大佬,想必也花了不少的人情和代价。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沉沉的叹了口气。

  能达到林振华所给表格上数据的环化模具,实际成本最少都在三百万以上,甚至不排除更高的可能性。

  因为这不是一套生产设备,而是可以复刻量产的模具。

  这种模具不但需要高精度的生产设备协助,同时还要调动八万吨级别的水压机锻造。

  八万吨水压机是啥概念呢?

  举个例子。

  空客A380的很多零部件都是由大毛的水压机制造的,那台的规格是7.5万吨。

  国内的八万吨水压机则多用于7500mm核电用管板生产、战斗机发动机框的锻造等等。

  一次成型,不需二锻。

  这是真正的国之重器,国内有且仅有一台。

  打造环化模具这种没有预模的精细设备,启动一次的价格都在一百万以上。(八万吨水压机的价格是一吨十块钱)

  这种情况下打造出来的模具,是可以直接用来进行复刻量产的。

  也就是你拿着铁水顺着纹路浇灌,冷却后就能直接得到需要的环化生产线,成本自然不低。

  当然了。

  以上这句话只是个例子,方便理解而已。

  这种磨具实操起来肯定不是浇水冷却那么简单,还要加上其他一些复杂的工艺。

  但无论如何。

  这类模具的使用寿命也会在数百次以上。

  也就是说......

  用最最最悲观的保守心理估计。

  在‘一个螂灭’的生产线扩增到一百条之前,徐云等人都不需要再担心生产线的问题了。

  可这份人情又该怎么还呢?

  这已经不是单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