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统一思想,冲刺!(上)_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三十八章 统一思想,冲刺!(上)

第(2/3)页

年产量是13万台左右,保有量在五十万上下。

  说来也巧。

  上辈子徐云在写小说的时候也写过类似的数据,然后有个人便拿着一张华南理工官网的截图来抬杠了,说当时的年产量只有2000台.....

  这里要搞清楚一件事儿,那就是集成电路电视和晶体管电视、电子管电视是不同的概念。

  华南理工那张数据上记录的是晶体管电视和集成电路电视的产量,而且是寸单片的集成电路电视。

  这些集成电路的来源是毛熊,和真正的国内电视产量是两码事儿。

  包括后来哈市、魔都成立地方性电视台的时候从毛熊那边进口了200多台电视,这些实际上也是寸单片的集成电路电视。

  津门无线电厂在很长时间内都只能生产电子管电视,当时的年产量还上过了工人日报进行表彰。

  后来徐云还主动给了正确数据的参考来源,结果没想到那人就莫名其妙就破防了,徐云黑粉喜+1......

  还是那句话。

  现在有很多资料是开放式的,可能你百度一下顺手一截就能搞定,但去‘纠正’别人的时候好歹把基本概念搞清楚吧?

  概念都分不清就吃了枪药似的胡乱杠一通,解释了以后自己感觉没面子就破防了,这特喵的让被杠的人找谁说理去......

  更别说这年头的产量有13万台,其实并不能代表每年都会增加13万的用户。

  这里的产量有相当部分会用于用户的迭代和维修更换——尤其是后者,这年头电视的故障率其实是很高的。

  另外扣除掉体制内领导配给、部队配给后,流通到社会上的就更少了。

  在徐云穿越来的2023年,电视机的年产量甚至达到了1.96亿台,差四百万就破2亿了——这可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但你能说全国每年增加两亿个电视用户?

  还是那句话。

  华夏的人口基数在全球都数一数二,很多你觉得夸张甚至反认知的数据,在这种人口的加持下其实是完全合理的。

  视线再回归现实。

  年产量13万,这个产量其实并非津门无线电厂可以达到的最大值。

  在全力生产的情况下,哪怕是光靠他们现有的生产线,也都可以做到接近25万的年产值。

  如果再加上一些外力....这个数字翻个几倍都很简单。

  什么?

  你问外力哪里来?

  别忘了,霓虹人刚给了兔子们一笔无息贷款呢。

  这笔贷款约定的使用条件,便是要用于购买霓虹的产品.....

  以松下为代表的霓虹电视行业早在五年前就已经更新了彩色电视的生产工艺,如今霓虹国内挤压了一大批退下来的黑白电视生产线正愁着怎么处理呢,只要花点时间就能调试开工。

  这些生产线可不在巴统禁运名单里头,算上生产线的运输和调试时间,一个月左右就能投入生产了。

  根据徐云从津门无线电厂那边了解到的信息。

  在引入霓虹的黑白生产线后,那边有信心在八个月内生产出70万台的黑白电视,短期合格率最少能有95%以上。

  “在解决了电视机产量后,便是普及化的问题了。”

  徐云朝面前的众人扬了扬手中的小本子,说道:

  “截止到去年七月份,咱们国内一共有1123个城市公社,占了城镇人口的约77%。”

  “乡村公社的数量要比城市公社多一些,一共有2004个县,农村公社个,大队数量个,生产队在五百万左右。”

  “也就是如果全部分配到位,每个农村公社最少可以分配到十五台左右的电视机——当然了,实际上肯定没这么多,毕竟城镇方面也要考虑在内。”

  “不过再怎么样,每个公社分到手五六台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公社。

  这是华夏近代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具备很浓厚的时代性,解决和应对了很多早期性的难题。

  不过后世很多人老喜欢用意识形态来解释人民公社这一时代产物,至少徐云认为这没啥必要——你用意识形态去解释,总有人会以意识形态来挑战你。

  总而言之。

  如今的一个县一般有5-20个公社,每个公社之下通常有10-20个大队,大队内部又有十个左右的生产队。

  举个不太准确但便于理解的公式,一个县下辖20个公社,一个公社下辖10个村。

  如果通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