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己之力,比肩神明!(万字更新!!!!)_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己之力,比肩神明!(万字更新!!!!)

第(2/3)页

位数学家们闻言对视一眼,脸上齐齐冒出了一个问号:

  “?”

  妈耶?!

  我们只是过来看个演算过程,怎么一转眼就被抓壮丁了?

  不过过了几秒钟。

  柯西还是微微一叹,认命道:

  “罢了罢了,弗里德里希,我们就给你做一次苦力吧。”

  凯莱和彭赛列等人也跟着点了点头。

  高斯的推演过程给他们带来了不少新思路,甚至打破了个别人持续已久的瓶颈,令他们醍醐灌顶。

  用玄幻小说的术语来描述,那就是悟道!

  因此于情于理,让这些大佬们做一次工具人倒也没啥问题。

  黎曼很快将这道式子交给了巴贝奇,由阿达这个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的程序猿输入起了相关内容。

  与此同时。

  时任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的乔治·比德尔·艾里也带着手下来到徐云身边,将一箱箱的观测记录逐一打开。

  这些观测记录都是在冥王星之夜结束后,由高斯和法拉第亲笔写信、嘱托各国天文台拍下的星空观测记录。

  作为回报....或者说代价。

  高斯等人则将施密特望远镜的构造图纸‘支付’给了各大天文台。

  徐云对此自无意见。

  毕竟施密特望远镜不同于他拿出的其他设备,这玩意儿对科技水平的推动其实没多少特别重大的作用——顶多就是让人类提前观测到一些星体罢了。

  这年头也不是老苏当初的公元1100年。

  老苏那会儿最普通的望远镜都没出现呢,能够观测星空自然意义重大。

  在1851这个时间点,施密特望远镜顶多就是特定情境下会比较有用。

  比如妲神星、阋神星被提前发现个几十年,说白了意义也就那样,顶多让冥王星更早的被移除出九大行星罢了。

  反正冥王星也没意见不是?

  等太空射电望远镜一问世,施密特望远镜的地位还将迅速降低。

  除非天文界能靠这玩意儿发现外星人,否则它将是徐云拿出的所有技术中,对科技史推助力最小的一件东西。

  “罗峰同学。”

  来到徐云身边后,乔治·比德尔·艾里指着箱子,对他介绍道:

  “过去一年里,除了欧洲各大天文台之外,我们还说服了美洲的五家天文台进行协作,参与机构一共达到了22家。”

  “每家天文台每日最少会拍摄三张照片,加上我们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全力观测,箱子里的图像记录足足多达两万五千多张。”

  “好家伙,这么多呀?”

  徐云闻言微微一愣,回过神后连忙对乔治·比德尔·艾里道谢道:

  “那可真是多谢您了,艾里先生。”

  这年头可不像后世,相片...或者说胶卷的成本很高。

  即便是天文台这种官方机构,一张相片的成本也在0.1英镑上下。

  按照此前的汇率计算,相当于后世的90到100块钱之间。

  因此在徐云此前的预估中。

  一家天文台能做到每天拍摄一张记录就非常难得了。

  结果没想到这些天文台居然如此给力,一年下来拍摄了这么多的观测记录。

  这些观测记录加上分析机、高斯的公式以及最新的工具人团队。

  基本上可以说‘人事’方面已经尽到了极致。

  剩下的便是.......

  知天命了。

  .......

  这一箱箱的观测记录很快被分发到了桌上,由工具人团队们开始进行起了坐标换算。

  换算后的坐标被输入分析机,进行最小二乘法的计算。

  在冥王星之夜高斯使用的量级是8次方,也就是:

  L=(L0+L1*τ+L2*τ^2  +L3*τ^3+L4*τ^4...  L8*τ^8....)/10^8。

  而这次有了分析机协助,高斯直接上了......

  十七次方!

  当然了。

  能上这种精度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轨道经度的换量最大也不会超过1,普遍都在0.1-0.4左右浮动。

  比如0.412的17次方是0.000000283957。

  0.13的17次方则是0.00000000000000008650415919381338。

  这些数字虽大,但都在分析机的量级之内。

  如果换成其他更大或者更小数字,那么17次方运算就会超过算力了。

  后世计算行星轨道上的一般都是50-70次方,更专业的团队——比如冥王星杀手麦克·布朗那种,使用的基本都是120+的量级。

  看到这里。

  或许会有同学感觉奇怪:

  不对啊。

  为啥我手机的计算器和百度随便搜的计算器,都可以计算出几十次方的结果叻?

  超算的能力就这?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概念,也就是科学计数法。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计算机都有一个计算上限,超过这个量级之后,便会把某个数表示成a与10的n次幂相乘的形式。

  比如19971400000000=1.99714×10^13,计算器或电脑表达10的幂是一般是用E或e。

  也就是1.99714E13云云.....

  现代超算计算要用到的次方乘数,基本上都精确到了小数点后10位甚至更多。

  例如0.4556456112的50次方等等。

  这种计算若是不适用超算,普通电脑或者计算器很难现实精确的结果,基本上都是约等数。

  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JPG。

  寻星项目的计算执行者是高斯和巴贝奇,因此在计算开始后,徐云便转移到了今天的‘第二会场’。

  也就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空地。

  此时此刻。

  受柯西等人的影响。

  也有不少物理学家忍不住离开看台,来到了干涉仪边上看起了热闹。

  比起分析机那边的安静,干涉仪附近就要热闹的多了。

  不过这股热闹并不喜庆,而是带着......

  极其强烈的敌意。

  “嘿,东方小子!”

  徐云刚一露面,一位年轻人就气势汹汹的跑了上来,眼神不善的看着他:

  “可恶的东方小子,听说你最近一直在宣扬以太不存在?”

  看着这位仿佛下一秒钟就会冒出一句‘上帝啊,我一定要狠狠踢你的屁股’的年轻人,徐云眨了眨眼:

  “对,是我,有什么事吗,这位先生?”

  年轻人愣了两秒钟,然后嗷的一声就叫了起来:

  “上帝啊,我一定要狠狠踢你的屁股!!”

  徐云:

  “?”

  还真来啊?

  不过年轻人的举动还没出手,便被周围的人制止住了,迅速带到了一旁。

  片刻过后。

  另一位长得有些像《神探狄仁杰》中刘查理的中年人走了上来:

  “罗峰同学是吧....虽然安德逊的行为有些粗鲁,不过作为一位剑桥大学的在读生,你说出这样的言论也未免有些太惊世骇俗了。”

  “尤其是......”

  说着中年人转过头,看了眼不远处的艾维琳:

  “你还把牛顿爵士的后代引到了这条歧路上,你死后有何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牛顿爵士和你的肥鱼先祖?”

  很明显。

  这也是个压力老子....或者说压力半老子?

  随后徐云想了想,对他问道:

  “这位先生,不知道如何称呼?”

  中年人挺了挺胸,报出一个名字:

  “鲁道夫·朱利叶斯·埃曼努埃尔·克劳修斯。”

  “克劳修斯?”

  徐云重复了一番这个名字,很快在脑海中锁定了目标。

  鲁道夫·朱利叶斯·埃曼努埃尔·克劳修斯。

  德国人,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实话实说,算是3/4个大佬。

  后世科幻小说里经常出现的‘熵’概念,就是由他在几年后提出的。

  甚至在19世纪末,熵的单位就是“克劳修斯”,符号为Cl。

  这位在历史上也是个知名的小牛粉丝,不过比多普勒正常一点,算是个手办党。

  剑桥大学牛顿个人博物馆现存的小牛亲笔信中,有超过30封是克劳修斯死后捐赠出来的。

  1857年小牛的故居坍塌了一角,克劳修斯第二天就捐赠了500英镑。

  与此同时。

  克劳修斯也是个标准的古典贵族:

  他的老爹就是波美拉尼亚省的克斯林市的一位小学校长,有男爵封号,家族生意更是遍布了欧洲。

  虽然他在柏林大学上过学,甚至和狄利克雷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同窗。

  但出于对古典学科的支持,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独行。

  毫无疑问。

  这是一位标准的教条者——顶多比其他键盘侠更有能力一些罢了。

  不过考虑到克劳修斯后来在研究的气体运动模型引入了多种概念,非主观的推导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徐云还是决定对他保持一些尊重:

  “克劳修斯先生,您怎么知道以太这种物质就一定存在呢?”

  克劳修斯认真的看着他,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因为这是牛顿爵士提出的概念。”

  “.......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