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载入人类史册的时刻(6K)_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四章 载入人类史册的时刻(6K)

第(2/3)页

一年,诺基亚也刚刚成立......

  视线再回归现实。

  一切调试完毕后。

  徐云走到老苏的身边,看了眼周围众人。

  今天在场的除了老苏外。

  王禀哥俩、小赵、老贾等六位数学家、齐格飞、谢老都管以及小李父女都来了——毕竟深夜外出,老李有些不太放心。

  另外。

  现场还有几位特殊人物在场:

  其中最左侧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文官,乃是来自编修院的一位从八品推官。

  所谓编修院,指的是宋朝史馆所属的编书机构。

  它掌编修国史、会要、实录、日历等一众事宜,不算当权部门,但性质却很特殊。

  今日老苏所要进行的,乃是这个时空人类史上的第一次望远镜观测,必须要有这么一位推官在场。

  不过比起此人的身份,他的名字可能要更响亮一点:

  他叫张怀民。

  没错。

  就是那个张怀民。

  他比苏轼迟四年贬至黄州,但却要早些官复原职,在去年7月已经回到了汴京。

  编修院推官便是他已知的最后一个职位,至此往后便生猝不详了。

  而张怀民的身边则站着两位身着青衣的男子。

  其中一人约莫四十来岁,五官犹如刀削斧凿,目光锐利,身材颀长,端的是一位好汉样貌。

  另一位则是须发浓白的魁梧老者,气势相对要内敛一些,但左脸的一处刀疤,却为他平添了几分凶气。

  从他们的站姿与神色来看,二人大概率都出自军伍,并且级别不低。

  事实上也是如此。

  其中那位老者,  便是先前提及过的王厚。

  几日前。

  在王禀哥俩的努力以及酒精与蒸馏酒的吸引下,徐云终于和这位军方大佬搭上了线,  通过老苏的名帖将他请到了现场。

  至于另外一位中年人嘛......

  则是张叔夜。

  也就是《水浒传》中林冲的原型,  北宋末年少有的良心官员之一,历史上便是他镇压了宋江起义。

  不过遗憾的是。

  按照正常历史轨迹,张叔夜的下场和王禀类似,  同样相当悲壮。

  靖康那年张叔夜兼任南道都总管,金兵逼近汴京,皇室危机。

  得知这一消息后,张叔夜带着三万人浴血勤王,乃是靖康之变中唯一支援汴京的大规模建制。

  在金兵进一步对京都围攻后,张叔夜接连四天与金兵大战,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后来宋钦宗驾车出城准备前往金营投降,张叔夜叩马而谏,被金兵押着准备前往北方金国。

  过了界河后的第二天。

  张叔夜仰天悲哭,自缢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如今的张叔夜乃是海州知州,前些天刚回汴京述职。

  又因其祖父张耆与老苏父亲苏绅是忘年交,便特意前来府上拜会,被徐云顺路给拐到了山上。

  来到老苏身边后,徐云朝他拱了拱手,说道:

  “老爷,望远镜已经调试完毕,可以开始观测星空了。”

  老苏闻言,顿时瞳孔微微一缩,连身子都隐隐开始颤抖了起来。

  不知为何。

  这个无数次仰望过星空的八旬老者,心中竟然罕见的出现了一丝忐忑。

  要知道。

  哪怕是当年在那个胡辣汤老汉的边上等待放榜时,他的心绪都没有如此激动过。

  不过毕竟是个当过宰相的人,胸中自有沟壑。

  只见半分钟不到。

  老苏便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恢复了平静。

  随后他推绝了谢老都管的搀扶,整了整衣袖,一个人缓步走到了望远镜边上。

  他先是抬头看了眼星空,沉默片刻,指着星空中的一轮王越,带着期待对徐云道:

  “小王,可否先让老夫看看月亮?”

  徐云郑重一拱手,点点头:

  “没问题。”

  说完他走到操作台边,调试起了主镜的寻星光轴,将其锁定到了月亮所在的区域。

  这架望远镜的底座可以通过刻度盘转动,有滚轮和桐油协助,推动起来还是很轻松的。

  水银抛物面则是通过另一套系统保证自转,二者不会出现干扰。

  接着徐云转动起了寻星镜上的三个螺丝,将刚才在主镜中心的影像,尽量的调节到寻星镜十字丝的中心。

  这一步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极其需耐心。

  十字必须要对准,三个螺丝也都要顶到镜筒上,哪怕差一丝一毫都不行。

  当初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钓鱼佬便因此出过差错,差点被人吊起来打.......

  待两只镜筒光轴平行后。

  徐云转动脚架,来到了最后的对焦阶段。

  叮——

  哐——

  锵——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