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关于我在大宋搞出发电机后又手搓显微镜的那些事儿》_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 《关于我在大宋搞出发电机后又手搓显微镜的那些事儿》

第(2/3)页

象。

  不但比老苏晚了两百多年,  数量也比老苏少了一大截。

  当然了。

  另一幅刻录有1350颗的唐代敦煌星图,  在时间上比苏颂星图还要早一点。

  但遗憾的是。

  它在一百多年前被斯坦因盗走,现存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因此不算在国内保存的星图之内。(这也是件很气愤的事情,  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当初我在不列颠博物馆见过部分文献,  心情极其复杂....)

  作为一位曾经仰望过星空的当代大家,  老苏自然也曾经想到过,能否利用水晶的放大效果去观察星空。

  比如在老苏的书房里,  此时就存放有一台简易的望远镜。

  不过它的倍率只有五六倍,放大效果有等于无,看不清多少东西。

  珍藏价值反倒要比实用价值更高一点。

  不过有了这么些物件和过往经历打底,老苏在听闻徐云的介绍后,兴致也愈发浓烈了起来:

  “小王,你的说法老夫勉强能够理解,推论之下也没多大问题,不过不知显微镜此物......”

  徐云眨了眨眼,很快明白了老苏的想法:

  “老爷,您是不是想问......显微镜能不能制作出来?”

  “然也。”

  徐云沉默片刻,继续道:

  “想要制作一架简单的显微镜倒也不难,传闻在风灵月影宗内,这属于极其简单的技术,但凡有手就行。

  不过与针筒和发电机一样,想要制作显微镜,材料方面也需花费一些钱财和精力.....”

  老苏闻言,连忙追问道:

  “小王,需要哪些物件?”

  徐云想了想,报出了几个名称:

  “首先自然是要玻璃,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玻璃。

  其中一种需要使用源自火山口的矿石制成,另一种的材料则需要用到江南西路特有的一种银灰色黏土.....

  其次便是胶水、木板、钉子等若干物件。

  对了,之前制作好的酒精也要一些。”

  diy显微镜。

  这在后世的技术宅圈子里,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

  当然了。

  这里指的是光学显微镜。

  生物老师没被气死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显微镜的原理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五个字:

  凸透镜成像。

  显微镜结构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

  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

  并且物镜的凸透镜焦距,要小于目镜的凸透镜的焦距。

  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此经显微镜到人眼的物体,都是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反光镜则用来反射照亮被观察的物体,一般有两个反射面:

  一个是平面镜,在光线较强时使用。

  另一个是凹面镜,在光线较弱时使用,可会聚光线。

  至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也很简单,目镜X物镜的数值就是方法倍数了。

  现在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就是1600倍,那些说可以放大几万倍的光学显微镜都是在忽悠人.....

  这个倍数的原理涉及到了衍射极限,也就是一个点光源会形成一坨衍射斑。

  到了这个倍数,不论提高镜片折射率还是叠加镜片提高倍数,都将变得毫无意义——起码在光学显微镜的范畴里是这样的。

  当然了。

  说到显微镜,肯定得提及这玩意儿的发明人。

  此人和美洲大蠊一样,也是一位老龙套了。

  没错!

  此人正是......

  罗伯特·胡克。

  实际上。

  根据后世考证,真正想到显微镜运作原理、并且发明出第一台显微镜的,应该是1595年的詹森父子。

  但这两个倒霉蛋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制作出来后啥事都没干就嗝屁了。

  因此在史书上,显微镜的发明权便成为了另外两人撕逼的战场:

  列文虎克和罗伯特·胡克。

  这两人的混淆程度之高,连人教版的生物书都出过错。

  首先从时间点来做个定义:

  在显微镜方面,罗伯特胡克的发明要比列文虎克早二十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