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杨老:无所谓,我会出手_走进不科学新手钓鱼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一章 杨老:无所谓,我会出手

第(2/3)页



  在此前决定分开计算后。

  大卫·格罗斯、波利亚科夫、尼玛、希格斯、特胡夫特等人也都召开助理和帮手,组起了一个演算小组。

  每个小组最少由两人组成,多的有三个,希格斯的团队则有四人。

  每个团队的计算内容都是一致的,也就是多个小组共同进行计算,最后比对结果,以此避免因为错误影响推算。

  同时为了方便观众观看,几大直播平台也很贴心的给出了对应小组的直播视角。

  这种事儿在2023年很常见。

  比如游戏会有选手视角,体育比赛会有多机位等等......

  在某讯平台的篮球比赛里,甚至还有饮水机视角,堪称杀人诛心。

  而在这几大视角中。

  作为代表着东道主登场的计算小组,周绍平和徐云受到的关注度也是最高的。

  目前周绍平这组的人气要远高于特胡夫特等人,甚至连威腾这个主人公都比不上,乃是当之无愧的热门视角。

  关注度高,反过来也促使了摄像师会重点关注周绍平和徐云二人。

  例如此时此刻。

  直播后台特意将徐云他们的画面,再次分成了精细的两组镜头。

  一组比较正常,囊括了徐云二人所坐区域的画面,也就是大家认知的标准正面影像。

  用具体例子来描述的话,就是有些类似新闻联播里主持人结束播音时整理演讲稿的画面。

  而另一组就比较特殊了一一它是长焦画面。

  镜头位于徐云和周绍平的头顶上方,画面拍摄的是徐云和周绍平的演算稿纸内容。

  也就是通过这个镜头,观众可以了解徐云的计算思路和进度。

  在徐云和周绍平计算着数据的同时。

  各大直播间内,也有大量的弹幕纷纷飘过,看起来好不热闹:

  【草,眼睛瞎了!】

  【谁能告诉我这嘛玩意儿....搞物理的都这么可怕吗?】

  【我感觉徐博士右手食指的指关节好像有一块茧诶,莫非是长期舞枪挊棒留下的......】

  【有个问题,密度函数是不是算错了?为什么是∂tφ=c2π?】

  【前面的没错哦,这里要用到边界条件吧,徐博士把它简化了】

  【麦片搜索烧鱼馆五号分店.......】

  【Cpdd!】

  各种闲聊、吐槽以及学术交流的弹幕,充斥满了各大直播间。

  同时各大社交媒体上,也不断有各种动态飞快的刷过。

  这些动态超过百分之90%的内容,都是在吐槽看不懂计算过程,如同天书。

  还有少部分民科在表示物理学不存在,借机宣传自己推翻了相对论,希望有人能够出资打印作品。

  另外还有一些人和此前Liner实验室一样,带着一股好胜心在与徐云等人进行着‘竞赛’。

  比如一位昵称叫做东方喜乐、认证信息为‘国家理科基地高能物理研究组研究员’的博主,很快便发了一条动态:

  【(惊恐表情包)我勒个擦....看了眼直播,按照现在的进度来看,周院士和徐博士这组的推导速度好像比格罗斯那组更快一点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触发了某些关键词。

  这条微博很快便被顶上了广场首页,得到了大量曝光。

  短短两分钟不到。

  微博评论数便超过了100条。

  其中热度第一的评论昵称叫做【约定称王】,内容很简单:

  【真的假的?】。

  这条评论下方的回复只有两楼,能上第一主要是因为评论的早的缘故。

  不过热度第二的楼层就不一样了。

  二楼的评论账号同样也是个大V,认证标签是哈工大物理系在读研究生,昵称叫wink:

  【周院士的进度是比格罗斯那组快点,但两组的起始方向是不同的,周院士他们虽然暂时领先,但单值连续且有界的条件怎么契合却是个大问题,至少我和几位师兄讨论了一下,大家都想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条楼内的回复就比较多了,基本上都是关注此事的专业人士或者物理爱好者。

  众人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就讨论了40多楼。

  但包括博主东方喜乐在内,众人想出的方案都陆续被否定了可能。

  接着又过了十分钟。

  wink突然在个人页面发了条独立的动态:

  【卧槽,长见识了,还能从特定波数来解答?】

  wink也算是个小众博主,账号上活粉不少。

  因此很快,便有一位粉丝留了个言:

  【W大,也就是说那个徐云博士确实很厉害了?】

  十几秒后。

  顺着动态而来的东方喜乐和wink先后脚发出了回复:

  【确实很厉害,比我强多了】

  【.....究极强好么,也不知道脑子怎么长的,说不定有外挂请神了(笑),总之未来可以期待一下,此子恐怖如斯!】

  此时此刻。

  随着直播的继续,互联网的边边角角中,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类似的评论。

  越是业内人士,就越了解徐云这次展现出的实力一一除了那种嫉妒心强的酸货。

  总而言之。

  一个细微的学霸形象,就这样慢慢的在某些人的脑海中形成了。

  甚至在个别动态中。

  已经有人把徐云的雏鸟身份开始解释成了一心投入学术导致的社交圈闭塞,赞叹起了这才是科研精神。

  还有一些比较搞事的吹水群里,甚至还有沙雕群员玩起了“让我们高举双手,把力量借给徐云吧”的龙珠梗。

  当然了。

  这种梗整活的意味会更多一点,但至少情感上是友善的。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优点。

  在一个形象开始被树立起来后,即便它在初始阶段没那么立体,但却能成为今后的某些伏笔。

  当然了。

  此时的徐云并不了解网上的这些言论。

  眼下的他和周绍平在顺利推进一段时间后,终于遇到了今天面临过的最大挑战。

  众所周知。

  微粒物理跟经典力学相比,有一个特点是非常明显的:

  微粒物理把力学量进行了算符化,把力学量视为算符。

  因此在计算出拉氏密度后。

  徐云他们必须要把正则动量密度和场量分别进行算符化,接着才能进行下一步。

  “......”

  书桌上。

  看着面前的算纸,周绍平沉默片刻,对徐云道:

  “小徐,你有什么想法吗?”

  徐云用笔在纸上飞快的写了半行公式,笔尖一顿,回头沿着公式腰部划了根线,同时摇了摇头:

  “.....暂时没有,您呢?”

  周绍平同样摇了摇头。

  徐云见状,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两眼周绍平。

  发现这位知名院士此时的表情很严肃,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