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两不相帮_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两不相帮

第(3/3)页

子种世义,命其准备酒宴,他要设宴款待二人。

  就这样,马扩、鲁智深一行便在种家住了下来。

  而种师中本人则在当日亲手写就几份密信,派心腹送到西军各大将门,如姚家、曲家、刘家等等。

  且说各家在收到种师中书信后,反应各不相同。

  总体而言,主张静观其变、两不相帮者最多,同意者次之,反对者再次者。

  但不管是何态度,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不愿和穆栩死磕。

  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这些西军将门大多参与了两次大宋北伐,所以对穆栩麾下大军的战力颇有了解,清楚自家西军不是对手。

  第二,大宋这几年来,但有战事便要调动西军,使得西军各部损失惨重。

  单是这样本没什么,可问题在于,大宋朝廷光顾着指派西军到处打仗,偏对军饷多有拖欠,使得好多西军主力不能得到及时补充,这就让大伙对朝廷怨言颇深。

  其中第二点,正是历史上在和金国作战时,西军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

  言归正传,种师中作为西军的领头羊,在面临大事抉择时,自要起个表率作用。

  是以,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种师中与各家一直书信不绝。

  最终,在经过一番商议后,以种家为首的西军将门达成共识,承诺两不相帮,既不帮穆栩攻打大宋,同样也不会听大宋调派,阻挡穆栩大军南下。

  马扩虽觉得没能顺利招降西军,有些心有不甘,但对这个结果,也不是不能接受。

  派遣信使先一步将消息传回去后,马扩、鲁智深便谢绝了种师中的挽留,告辞踏上归途。

  ……

  马扩等人出使渭州的同一时间,宋朝使团在燕京早已是等得望眼欲穿。

  眼看时间过去两月有余,就在吴敏要失去最后一丝耐心时,总算传来了好消息,说是穆栩会在后日,也就是九月的最后一天返回燕京。

  为了防止穆栩再度避而不见,吴敏干脆决定守株待兔。

  九月三十这日,打听好穆栩会从北门进城后,吴敏换上官服,只带了两个随从,一大早便来到北门内的一处茶馆等候。

  从大日初升一直等到金乌西坠,正当吴敏怀疑是不是手下弄错了消息时,终于看到一支由几百骑兵组成的队伍,打着穆字帅旗,从城门鱼贯而入。

  看到这一幕,吴敏当机立断,以最快的速度,从茶馆来到大街,将穆栩的队伍拦了下来。

  正与燕青说着闲话的穆栩,在听到吴敏自报家门后,有感于这家伙的执着,遂答应明日与其会面。

  翌日,昔日辽国燕京留守衙门大堂。

  穆栩在许贯忠、闻焕章、包康、杜荧、石宝、王寅等重臣的陪同下,正式接见了吴敏、高俅一行。

  坦然承受了吴敏等人的见礼后,穆栩拿着赵桓的诏书,一目十行的看完上面内容,随后面无表情道,“正所谓无功不受禄,不知赵官家为何要册封鄙人为燕王?”

  当着穆栩一众手下的面,吴敏当然不能明言,说赵桓会这般大方,皆是为了换回太上皇赵佶之故。

  好在这厮反应倒也不慢,在稍一迟疑后,便想出个理由来,“这是官家对穆郡王打退金国的封赏。”

  “哼,这赏赐来的何其之快!”穆栩讥讽了一句还嫌不够,又朝左右道,“说起来,咱们是何时打退了金人,本王怎么有些记不得了?”

  包康一本正经的出班答道,“启禀王爷,我们是在四月初将金人赶出了关外。”

  “如此说来,竟是时隔半年之久,看来朝廷诚意不足啊!”

  吴敏赶忙解释道,“好叫王爷知晓,事关王爵册封这种大事,朝廷自要经过再三商讨,慢一些也是有的。”

  “是嘛。”说话的同时,穆栩又拿起诏书,仔细打量一番,故作惊讶道,

  “还是不对!既是为了册封有功之臣,怎的却只有本王一人,不见那些立功将士?”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