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宋军大败_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七章 宋军大败

第(2/3)页

流满靴,但依旧怒发裂眦,鞲臂以扞,口衔鞚,堕两齿,胸腹中流矢,亦手杀数十人,不负他万人敌的名头。

  在杨可世的坚持下,种师道大军及时赶到,耶律大石不敢以寡击众,遂带兵退守白沟对岸,准备于夜间,对宋人发起夜袭。

  不料种师道早已防着这招,命士卒在夜里不停敲响金鼓,耶律大石见宋军大营壁垒坚固,戒备森严,没有可趁之机,只好作罢还兵。

  就在白日杨可世大战耶律大石的同一时间,驻守与范村的西路军,也遭到了辽国四军大王萧干的突袭。

  却是当日辛兴宗带兵进驻范村之时,见四周皆是旷野,只有不远有一座孤山,便未派斥候查探。

  而萧干恰恰抓住了辛兴宗这个心理,竟敢悄悄登山查看宋军虚实。

  待看到宋军新至,无有防备,到处乱哄哄一片,萧干当机立断,尽起五千骑兵攻来。

  辛兴宗所部措手不及之下,果然吃了个大亏,随后幸得前军将领王渊、宋江等人率部拼死抵抗,总算才让辛兴宗反应过来,重新整顿兵马,将萧干杀退。

  单看这两场战役的结果,就不难发现,此时大宋西军战力颇强,就算比不上辽军,但也相差不远,只要其后能稳扎稳打,依靠人数优势,必能大破辽人。

  可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此战过后,种师道将军报传与童贯,向其请示下一步行动。

  童贯这厮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为了避免局面进一步恶化,导致不战而胜的想法破灭,竟下令全师而还,以保存实力。

  在他看来,白沟距离雄州不过三十余里,大军想要撤回,乃是轻而易举之事。

  作为征战沙场数十年的宿将,种师道可不会这般天真,在接到童贯撤军的命令后,他随即就召集手下商议。

  杨可世就道,“此刻辽军气势正盛,我等要是撤军,其必尾随而至,怕是有些不妥。”

  种师道对此深以为然,显然抱有同样想法,然而和诜又跳出来道,

  “辽人不过万人,我军一部就有五万,加上东路军就是十万,辽军焉敢鸡蛋碰石头?此番冒然开战,已是违背了官家旨意,难道种将军还要一错再错?”

  种师道见和诜拿抗旨说事,只好同意撤军。

  为了避免惊动辽人,当天黄昏时分,种师道先令辎重南撤,大军一直等到夜里,才在精锐马军的掩护下悄悄南下。

  尽管种师道的安排很是妥当,可近十万大军的动静,又怎能完全遮掩的住?

  宋军一有动向,便被辽人斥候探得,耶律大石得报,赶紧骑马来到岸边眺望,果真发觉宋军主力已然撤走,只留了少量兵马殿后。

  他立即命人传信于萧干,二人兵马合到一处,一万两千骑兵趁着夜色,绕过拦路宋军,急追其主力而去。

  最终,在雄州以北一个叫古城的地方,追到了宋军主力部队。

  两军方一照面,当即杀到一处。

  也就在这时,天公突然变了脸色,先是刮起北风,跟着下起瓢泼大雨,紧接着又是拳头大的冰雹,宋辽双方兵马皆不能目视。

  在此种情况之下,宋军步兵阵型大乱,但耶律大石与萧干却利用起骑兵的优势,将兵马聚在一处,在战场往来冲杀。

  没了阵型相助,步军如何会是马军的对手,由此宋军大溃,在辽军的冲击下,光是踩踏而死的不计其数,连种师道与监军崔诗都差点死于乱军之中。

  对宋军而言,更加雪上加霜的事还在后面,童贯那厮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不仅没有发兵救援,反而下令,关闭雄州城门,不得放一人进来,免得让辽人趁势攻占城池。

  童贯这个做法,如果放在一般时候,其实并不算做错,但在此时却不合时宜,只因辽人不过一万余人,若见宋军有生力军加入,他们哪里还敢再行追击?

  就因为童贯一念之差,导致宋军损失惨重,等他见西路军增援已至,再派辛企宗、辛永宗率胜捷军出城助战时,辽军已经取得大胜,安然返回了。

  战后,自雄州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