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羽山行_女子道学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七章 羽山行

第(2/3)页

露了出来。逃到山上、树上的人们重新回到了陆地,准备盖房子、种庄稼,重建家园。

  可是,天帝很快就知道鲧偷走了息壤。他大发雷霆,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洪水又重新泛滥开来,人们又陷入灾难之中。

  鲧虽然死了,但他的尸体三年也没有腐烂。一天,忽然一声巨响,鲧的肚子裂开了,从里面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导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治洪工程开始了。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曾经帮助鲧偷取息壤的神龟也来帮忙运送土石;神力很大的应龙也用坚硬的尾巴在地上划出深沟,来导引洪水。

  在治水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是开凿龙门。龙门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绕道从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

  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被劈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顺畅地流向了大海。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人们个个兴奋不已,围着大禹欢呼雀跃。大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人们非常感谢、敬佩大禹,便一致推举他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听说羽山前后的百姓有“羽山放扁,离家不远”的说法。这里就说的是山之小。”

  羽山有三座山头,是典型的“山”字型。岩石主要为花岗岩,土壤为砂砾棕壤。不要看羽山孤零零地、默默无闻地矗立在那里,可是她背倚齐鲁,襟怀吴楚,却是一座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是见诸史书的地名。

  山上古迹另有“三缝石”、“三官庙”、“出云洞”、“大滑石”、“凤凰石”,古遗址“奶奶庙”、“姑娘楼”犹存。

  羽山附近现发现6处古文化遗址、5处古城遗址、10余处古墓遗址,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